由於我專心注意那紅字,卻忽略了紅布包着的幾小張爛紙。 次時我打開-看,竟滿意地發現上面是老督察普先生的筆跡,相當詳盡地記述了事情的始末。 其中有着一位名叫海絲特·白蘭的婦女的言行,她在我們先輩的心目中是個令人頗為矚目的人物。 她生活的年代約在馬薩諾塞初創至十七世紀末葉之間。 普督察所記的是一些老人的口述,他們小時候曾經見過她:雖然上了年紀,但並非老態龍鍾,而是外貌端莊。 她慣于在鄉間四處助人,象是一個志願看護,……再往下讀,我還發現了有關這一奇特女性的其它憤況和所遭苦難的記載,讀着自會從本書中一一讀到。 請大家牢記,本書所寫的主要事實均證據確鑿,自有普督察的文獻足資證明。 原件及紅字本身,仍存於我手,可供對本書感興趣的讀者隨意驗看…… 這一番聲明原是作者故弄玄虛,實在不足為憑。 不過,一六五八年普利茅斯殖民當局制定的法律中確實有這樣一款:凡犯有姦淫罪者,「當於袖上及背部佩戴布制AD二大寫字母,本政府治下若發現其未佩此二字母者,立即予以逮捕並當眾施以鞭打。 」可見,當年受此羞辱者會大有人在,霍桑並非杜撰。 而書中的貝靈漢總各和威爾遜牧師也是實有其人,作者本想用來增添作品的真實氣氛,卻引起一些人去考證丁梅斯代爾牧師是否影射約翰·科頓①,這恐怕違背了作者的初哀。 象《紅字》這樣題材的故事,如果由一個平庸之才去寫,很容易流于兒女私情的淺薄傳奇,充其量也只能寫成主人公抗爭逆境之類的通俗作品。 但霍桑畢竟是個勤於思考、長於挖掘的大手筆。 他一方面深受清教主義的影響,擺脫不掉「原罪」「贖罪」及「命定論」之類的宗教迷信,但又從家族的負罪感出發,反過來對清教的專制統治痛心疚首;他一方面接受了愛默生的超驗主義哲學觀,相信客觀的物質世界只是某種隱蔽的神秘力量的象徵,但又受個人的宗教意識的左右,去探尋固有的、獨象的「惡」。 因此,他在作品中加意描繪荒謬可怖的現象,竭力挖掘陰暗怪誕的心理。 然而,正因為這種晦澀的神秘主義傾向,反面使他的作品產生了一種曲徑通幽的意境和餘音繞樑的效果,引導我們透過種種象徵去探究人物深藏的心理和主題背後的哲理。 為了表達深篷的主題,霍桑在位自稱為「心理羅曼司」的小說中,極盡諷示隱喻和象徵比擬之能事。 《紅字》的故事一開篇,映入讀者眼帘的,昔先是「新殖民地的開拓者們」在萬事草創之時忘不了與墓地同時修建的監獄,這株「文明社會的黑花」從來不曾經歷過自己的青春韶華「,因為它」與罪惡二字息息相關「,它那猙獰陰森的外貌,連同門前草地上」過于繁茂地簇生着的不堪入目的雜革「,都增加了晦暗淒楚的色調,然而在這一片灰黑之中,卻傲然挺立着一叢玫魂,」盛開着寶石船的花朵「,象徵著人類的道德……接下來,便出觀了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懷抱初生的珠兒,」她煥發的美麗,竟把籠盡着她的不幸和恥辱凝成一輪光環「,令人聯想起」聖母的形象"。 這樣一段胡胡如生的文字,不但為我們展現了人物活動的舞台背景,而且啟發讀者去思考作品的主題。 這種用略帶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烘托環境、渣染氣氛和映襯人物心理的手法俯拾皆是,最突出的便是丁梅斯代爾牧師和海絲特及珠兒在夜晚和密林中的兩次會見:由紅字連繫在一起的幾個主要人物的同時出場,如同戲劇中迭起的高潮,把全書緊織在一個嚴密的結構之中。 作者還把這種手法用於刻畫人物液他的筆下次要人物的是非善惡和他們之間的思恩怨怨寫得十分含蓄,而幾個主要人物則通過個別的心理挖掘、成雙的組合的衝突和同時出場亮相的交匯,交待出各人與紅字相關的象徵。 全書寫到的人物不過十多個,其中有姓名的不超過十個。 值得注意的是貝靈漢總督、威爾遜牧師、西賓斯老夫人和那位最年輕而唯一有同情心的姑娘這四個次要人物,他們分別是珠兒、丁梅斯代爾牧師、羅傑·齊靈握斯和海絲特這四個主要人物的反襯或影子。 而四名主要人物又形成兩對,使他們的個性在相得益彰之中予以酣暢淋漓的表現。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紅字》
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