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蠻夷區憐等數千人攻象林縣,燒城寺,殺長吏。 交址刺史樊演發交址、九真二郡兵萬餘人救之。 兵士憚遠役,遂反,攻其府。 二郡雖擊破反者,而賊埶轉盛。 會侍御史賈昌使在日南,即與州郡併力討之,不利,遂為所攻。 圍歲余而兵谷不繼,帝以為憂。 明年,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屬,問其方略,皆議遣大將,發荊、楊、兗、豫四萬人赴之。 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駁曰:“若荊、楊無事,發之可也。 今二州盜賊盤結不散,武陵、南郡蠻夷未輯,長沙、桂陽數被征發,如復擾動,必更生患。 其不可一也。 又兗、豫之人卒被征發,遠赴萬里,無有還期,詔書迫促,必致叛亡。 其不可二也。 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亡者十必四五。 其不可三也。 遠涉萬里,士卒疲勞,比至領南,不復堪□。 其不可四也。 軍行三十里為程,而去日南九千餘里,三百日乃到,計人稟五升,用米六十萬斛,不計將吏驢馬之食,但負甲自致,費便若此。 其不可五也。 設軍到所在,死亡必觽,既不足禦敵,當復更發,此為刻割心腹以補四支。 其不可六也。 九真、日南相去千里,發其吏民,猶尚不堪,何況乃苦四州之卒,以赴萬里之艱哉!其不可七也。 前中郎將尹就討益州叛羌,益州諺曰:『虜來尚可,尹來殺我。 』後就征還,以兵付刺史張喬。 喬因其將吏,旬月之閒,破殄寇虜。 此發將無益之暛,州郡可任之驗也。 宜更選有勇略仁惠任將帥者,以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交址。 今日南兵單無谷,守既不足,戰又不能。 可一切徙其吏民北依交址,事靜之後,又命歸本。 還募蠻夷,使自相攻,轉輸金帛,以為其資。 有能反閒致頭首者,許以封侯列土之賞。 故并州刺史長沙祝良,性多勇決,又南陽張喬,前在益州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 昔太宗就加魏尚為雲中守,哀帝即拜龔舍為太山太守。 宜即拜良等,便道之官。 ”四府悉從固議,即拜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址刺史。 喬至,開示慰誘,並皆降散。 良到九真,單車入賊中,設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數萬人,皆為良築起府寺。 由是嶺外復平。 建康元年,日南蠻夷千餘人復攻燒縣邑,遂搧動九真,與相連結。 交址刺史九江夏方開恩招誘,賊皆降服。 時梁太后臨朝,美方之功,遷為桂陽太守。 桓帝永壽三年,居風令貪暴無度,縣人朱達等及蠻夷相聚,攻殺縣令,觽至四五千人,進攻九真,九真太守兒式戰死。 詔賜錢六十萬,拜子二人為郎。 遣九真都尉魏朗討破之,斬首二千級,渠帥猶屯據日南,觽轉強盛。 延熹三年,詔復拜夏方為交址刺史。 方威惠素着,日南宿賊聞之,二萬餘人相率詣方降。 靈帝建寧三年,鬱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烏滸人十餘萬內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 熹平二年冬十二月,日南徼外國重譯貢獻。 光和元年,交址、合浦烏滸蠻反叛,招誘九真、日南,合數萬人,攻沒郡縣。 四年,刺史朱鉨擊破之。 六年,日南徼外國復來貢獻。 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 皆出於武落鐘離山。 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 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于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 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觽皆嘆。 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 余姓悉沉,唯務相獨浮。 因共立之,是為廩君。 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 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 」廩君不許。 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為蟲,與諸蟲髃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 積十餘日,廩君*(思)**[伺]*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 廩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 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 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 及秦惠王並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 其君長歲出賦二千一十六錢,三歲一出義賦千八百錢。 其民戶出幏布八丈二尺,鷄羽三十鍭。 漢興,南郡太守靳強請一依秦時故事。 至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蠻雷遷等始反叛,寇掠百姓,遣武威將軍劉尚將萬餘人討破之,徙其種人七千餘口置江夏界中,今沔中蠻是也。 和帝永元十三年,巫蠻許聖等以郡收稅不均,懷怨恨,遂屯聚反叛。 明年夏,遣使者督荊州諸郡兵萬餘人討之。 聖等依憑阻隘,久不破。 諸軍乃分道併進,或自巴郡、魚複數路攻之,蠻乃散走,斬其渠帥,乘勝追之,大破聖等。 聖等乞降,復悉徙置江夏。 靈帝建寧二年,江夏蠻叛,州郡討平之。 光和三年,江夏蠻復反,與廬江賊黃穰相連結,十餘萬人,攻沒四縣,寇患累年。 廬江太守陸康討破之,余悉降散。 板楯蠻夷者,秦昭襄王時有一白虎,常從髃虎數游秦、蜀、巴、漢之境,傷害千餘人。 昭王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 時有巴郡閬中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白虎。 昭王嘉之,而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復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筭,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 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鐘。 」夷人安之。 至高祖為漢王,發夷人還伐三秦。 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復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余戶乃歲入賨錢,口四十。 世號為板楯蠻夷。 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 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陷陳。 俗喜歌舞,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 」乃命樂人習之,所謂巴渝舞也。 遂世世服從。 第3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3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