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孝武因其餘財府帑之蓄,始有鈎深圖遠之意,探冒頓之罪,校平城之讎。 遂命票騎,勤任韂青,勇惟鷹揚,軍如流星,深之匈奴,割裂王庭,席捲漠北,叩勒祁連,橫分單于,屠裂百蠻。 燒罽帳,系閼氏,燔康居,灰珍奇,椎鳴鏑,釘鹿蠡, 馳坑岸,獲昆彌,虜□侲,驅騾驢,馭宛馬,鞭駃騠。 拓地萬里,威震八荒。 肇置四郡,據守敦煌。 並域屬國,一郡領方。 立候隅北,建護西羌。 捶驅氐、僰,寥狼漖、莋。 東攠烏桓,蹂轔濊貊。 南覊鈎町,水□強越。 殘夷文身,海波沫血。 郡縣日南,漂燍朱崖。 部尉東南,兼有黃支。 連緩耳,瑣雕題,摧天督,牽象犀,椎□蛤,碎曓璃,甲檋瑁,戕觜觿。 於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飲之國,莫不袒跣稽顙,失氣虜伏。 非夫大漢之盛,世藉廱土之饒,得禦外理內之術,孰能致功若斯!故創業于高祖,嗣傳于孝惠,德隆于太宗,財衍于孝景,威盛于聖武,政行于宣、元,侈極于成、哀,祚缺于孝平。 傳世十一,歷載三百,德衰而復盈,道微而復章,皆莫能遷于廱州,而背于咸陽。 宮室寢廟,山陵相望,高顯弘麗,可思可榮,羲、農已來,無茲着明。 轔,轢也,音吝。 濊貊,東夷號也。 此作「朱」,古字通。 茂陵書曰:「珠崖郡都郎曋,去長安七千三百里。 」曋音審。 觜觿,大龜,亦檋瑁之屬。 觜音子期反。 觿音以規反。 夫廱州本帝皇所以育業,霸王所以衍功,戰士角難之場也。 禹貢所載,厥田惟上。 沃野千里,原隰彌望。 保殖五穀,桑麻條暢。 濱據南山,帶以涇、渭,號曰陸海,蠢生萬類。 楩錻檀柘,蔬果成實。 畎瀆潤淤,水泉灌溉,漸澤成川,粳稻陶遂。 厥土之膏,畝價一金。 田田相如,鐇鐝株林。 火耕流種,功淺得深。 既有蓄積,□塞四臨:四被隴、蜀,南通漢中,北據谷口,東阻嶔岩。 關函守嶢,山東道窮;置列洴、隴,廱偃西戎;拒守曪斜,嶺南不通;杜口絶津,朔方無從。 鴻、渭之流,徑入于河;大船萬艘,轉漕相過;東綜滄海,西綱流沙;朔南暨聲,諸夏是和。 城池百尺,□塞要害。 關梁之險,多所衿帶。 一卒舉礧,千夫沉滯;一人奮戟,三軍沮敗。 地埶便利,介冑剽悍,可與守近,利以攻遠。 士卒易保,人不肉袒。 肇十有二,是為贍腴。 用霸則兼併,先據則功殊;修文則財衍,行武則士要;為政則化上,篡逆則難誅;進攻則百克,退守則有餘:斯固帝王之淵囿,而守國之利器也。 埤蒼云:「鐇,鏟也。 」謂以鏟鐝去林木之株皬也。 逮及亡新,時漢之衰,偷忍淵囿,篡器慢違,徒以埶便,莫能卒危。 假之十八,誅自京師。 天畀更始,不能引維,慢藏招寇,復致赤眉。 海內雲擾,諸夏滅微;髃龍並戰,未知是非。 于時聖帝,赫然申威。 荷天人之符,兼不世之姿。 受命于皇上,獲助于靈只。 立號高邑,搴旗四麾。 首策之臣,運籌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 師之攸向,無不靡披。 蓋夫燔魚剸蛇,莫之方斯。 大呼山東,響動流沙。 要龍淵,首鏌□, 命騰太白,親發狼、弧,南禽公孫,北背強胡,西平隴、冀,東據洛都。 乃廓平帝宇,濟蒸人于塗炭,成兆庶之亹亹,遂興復乎大漢。 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邊垂為憂,忿葭萌之不柔, 未遑于論都而遺思廱州也。 方躬勞聖思,以率海內,厲撫名將,略地疆外,信威于征伐,展武乎荒裔。 若夫文身鼻飲緩耳之主,椎結左衽鐻□之君, 東南殊俗不覊之國,西北絶域難制之鄰,靡不重譯納貢,請為藩臣。 上猶謙讓而不伐勤。 意以為獲無用之虜,不如安有益之民;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淵;遠救于已亡,不若近而存存也。 今國家躬修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時風顯宣。 徒垂意于持平守實,務在愛育元元,苟有便于王政者,聖主納焉。 何則?物罔挹而不損,道無隆而不移,陽盛則運,陰滿則虧,故存不忘亡,安不諱危,雖有仁義,猶設城池也。 郭璞註云:「金銀器之名,未詳形制。 」□音牛于反。 埤蒼曰:「□,鋸也。 」 案今夷狄好穿耳以垂金寶等,此並謂夷狄之君長也。 得見此器!’顧曰:『弟子取水。 』水至灌之,其中則正,其盈則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 』子貢在側,曰:『請問持盈?』曰:『挹而損之。 』曰:『何謂挹而損之?』曰:‘夫物盛而衰,樂極而悲;日中而移,月盈而虧。 是故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多聞博辯,守之以儉;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貴廣大,守之以陋;德施天下,守之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 ’” 客以利器不可久虛,而國家亦不忘乎西都,何必去洛邑之渟瀯與? 篤後仕郡文學掾,以目疾,二十餘年不窺京師。 篤之外高祖破羌將軍辛武賢,以武略稱。 篤常嘆曰:「杜氏文明善政,而篤不任為吏;辛氏秉義經武,而篤又怯於事。 外內五世,至篤衰矣!」 女弟適扶風馬氏。 建初三年,車騎將軍馬防擊西羌,請篤為從事中郎,戰沒于射姑山。 所着賦、誄、弔、書、贊、七言、女誡及雜文,凡十八篇。 又着明世論十五篇。 子碩,豪俠,以貨殖聞。 王隆字文山,馮翊雲陽人也。 王莽時,以父任為郎,後避難河西,為竇融左護軍。 建武中,為新汲令。 能文章,所着詩、賦、銘、書凡二十六篇。 初,王莽末,沛國史岑子孝亦以文章顯,莽以為謁者,着頌﹑誄﹑復神﹑說疾凡四篇。 第3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3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