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對曰:“聖恩惇睦,感時增思,悼二王之靈,發哀愍之詔,稽度前典,以正禮制。 竊觀故事,前梁懷王、臨江愍王、齊哀王、臨淮懷王並薨無後,同產昆弟,即景、武、昭、明四帝是也,未聞前朝修立祭祀。 若臨時所施,則不列傳紀。 臣愚以為諸在沖□,聖慈哀悼,禮同成人,加以號謚者,宜稱上恩, 祭祀禮畢,而後絶之。 至于一歲之限,不合禮意,又違先帝已然之法,所未敢處。 ” 臣賢案:齊哀王,悼惠王之子,高帝之孫,非昭帝兄弟,當為懷王,作「哀」者誤也。 臨淮公衡,明帝弟,建武十五年立,未及進爵為王而薨。 融家傳及本傳皆作「公」,此為「王」者,亦誤也。 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 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操不悟,後問出何經典。 對曰: 「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 後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 昔肅慎不貢楛矢, 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也。 ” 時年饑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 既見操雄詐漸着,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 又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 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 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潛忌正議,慮鯁大業。 山陽郗慮承望風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因顯明讎怨,操故書激厲融曰:“蓋聞唐虞之朝,有克讓之臣,故麟鳳來而頌聲作也。 後世德薄,猶有殺身為君,破家為國。 及至其敝,睚鴺之怨必讎,一餐之惠必報。 故□錯念國,遘禍于袁盎;屈平悼楚,受譖于椒、蘭;彭寵傾亂,起自朱浮;鄧禹威損,失于宗、馮。 由此言之,喜怒怨愛,禍福所因,可不慎與!昔廉、藺小國之臣,猶能相下; 寇、賈倉卒武夫,屈節崇好;光武不問伯升之怨;齊侯不疑射鈎之虜。 夫立大操者,豈累細故哉!往聞二君有執法之平,以為小介,當收舊好;而怨毒漸積,志相危害,聞之憮然,中夜而起。 昔國家東遷,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又明司馬法,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誠怪今者與始相違。 孤與文舉既非舊好,又于鴻豫亦無恩紀,然願人之相美,不樂人之相傷,是以區區思協歡好。 又知二君髃小所構,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餘矣。 ” 燕噲以讓失社稷,今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 而將酒獨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為戒也。 ” 偏邪跌宕,不拘正理。 「吾不忍為之下,必辱之。 」相如每朝,常避之。 頗聞之,肉袒負荊謝之,相與為刎頸之友。 事見史記。 融報曰:“猥惠書教,告所不逮。 融與鴻豫州裡比郡,知之最早。 雖嘗陳其功美,欲以厚于見私,信于為國,不求其覆過掩惡,有罪望不坐也。 前者黜退,歡欣受之。 昔趙宣子朝登韓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賀。 況無彼人之功,而敢枉當官之平哉!忠非三閭,智非□錯,竊位為過,免罪為幸。 乃使余論遠聞,所以臱懼也。 朱、彭、寇、賈,為世壯士,愛惡相攻,能為國憂。 至于輕弱薄劣,猶昆蟲之相囓,適足還害其身,誠無所至也。 晉侯嘉其臣所爭者大,而師曠以為不如心競。 性既彁緩,與人無傷,雖出胯下之負, 榆次之辱,不知貶毀之於己,猶蚊虻之一過也。 子產謂人心不相似,或矜埶者,欲以取勝為榮,不念宋人待四海之客,大爐不欲令酒酸也。 至于屈谷巨瓠,堅而無竅,當以無用罪之耳。 它者奉遵嚴教,不敢失墜。 郗為故吏,融所推進。 趙衰之拔郄縠,不輕公叔之升臣也。 知同其愛,訓誨發中。 雖懿伯之忌,猶不得念,況恃舊交,而欲自外于賢吏哉!輒布腹心,修好如初。 苦言至意,終身誦之。 ” 吾舉厥也,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 ’” 平公曰:『晉其庶乎!吾臣之所爭者大。 』師曠曰:『公室懼卑,臣不心競而力爭』”也。 歲余,復拜太中大夫。 性寬容少忌,好士,喜誘益後進。 及退閒職,賓客日盈其門。 常嘆曰:「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與蔡邕素善,邕卒後,有虎賁士貌類于邕,融每酒酣,引與同坐,曰:「雖無老成人,且有典刑。 」融聞人之善,若出諸己,言有可採,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稱所長,薦達賢士,多所銟進,知而未言,以為己過,故海內英俊皆信服之。 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構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觽,欲規不軌,雲『我大聖之後,而見滅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 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 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於言, 雲‘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 子之於母,亦復奚為? 譬如寄物燦中,出則離矣’。 既而與衡更相讚揚。 衡謂融曰:『仲尼不死。 』融荅曰:『顏回覆生。 』大逆不道,宜極重誅。 ”書奏,下獄□市。 時年五十六。 妻子皆被誅。 第2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2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