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字平孫,廬江舒人也。 肅宗時,舉明經,闢司徒袁安府。 安數與論議,甚器之。 及安舉奏竇景及與竇憲爭立北單于事,皆榮所具草。 竇氏客太尉掾徐齮深惡之,脅榮曰:「子為袁公腹心之謀,排奏竇氏,竇氏悍士刺客滿城中,謹備之矣!」榮曰:「榮江淮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今復得備宰士,縱為竇氏所害,誠所甘心。 」故常□妻子,若卒遇飛禍,無得殯斂,冀以區區腐身覺悟朝廷。 及竇氏敗,榮由此顯名。 自郾令擢為尚書令。 出為潁川太守,坐法,當下獄,和帝思榮忠節,左轉共令。 歲余,復以為山陽太守。 所歷郡縣,皆見稱紀。 以老病乞身,卒於家,詔特賜錢二十萬,除子男興為郎中。 興少有名譽,永寧中,尚書陳忠上疏薦興曰:“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號令,言必弘雅,辭必溫麗,垂于後世,列于典經。 故仲尼嘉唐虞之文章,從周室之鬱鬱。 臣竊見光祿郎周興,孝友之行,着于閨門,清厲之志,聞于州裡。 藴槗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典之策,無所不覽。 屬文着辭,有可觀採。 尚書出納帝命,為王喉舌。 臣等既愚闇,而諸郎多文俗吏,鮮有雅才,每為詔文,宣示內外,轉相求請,或以不能而專己自由,辭多鄙固。 興抱奇懷能,隨輩棲彁,誠可嘆惜。 ”詔乃拜興為尚書郎。 卒。 興子景。 北斗為天之喉舌,尚書亦為陛下之喉舌也。 ” 景字仲饗。 闢大將軍梁冀府,稍遷豫州刺史﹑河內太守。 好賢愛士,其拔才薦善,常恐不及。 每至歲時,延請舉吏入上後堂,與共宴會,如此數四,乃遣之。 贈送什物,無不充備。 既而選其父兄子弟,事相優異。 常稱曰:「臣子同貫,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韓演在河內,志在無私,舉吏當行,一辭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曰:「我舉若可矣,豈可令篃積一門!」故當時論者議此二人。 景後徵入為將作大匠。 及梁冀誅,景以故吏免官禁錮。 朝廷以景素着忠正,頃之,復引拜尚書令。 遷太仆﹑衛尉。 六年,代劉寵為司空。 是時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 景初視事,與太尉楊秉舉奏諸奸猾,自將軍牧守以下,免者五十餘人。 遂連及中常侍防東侯覽﹑東武陽侯具瑗,皆坐黜。 朝廷莫不稱之。 視事二年,以地震策免。 歲余,復代陳蕃為太尉。 建寧元年薨。 以豫議定策立靈帝,追封安陽鄉侯。 長子崇嗣,至甘陵相。 中子忠,少歷列位,累遷大司農。 忠子暉,前為洛陽令,去官歸。 兄弟好賓客,雄江淮閒,出入從車常百餘乘。 及帝崩,暉聞京師不安,來候忠,董卓聞而惡之,使兵劫殺其兄弟。 忠後代皇甫嵩為太尉,錄尚書事,以災異免。 復為衛尉,從獻帝東歸洛陽。 贊曰:袁公持重,誠單所奉。 惟德不忘,延世承寵。 孟侯經博,侍言帝幙。 棱﹑榮事君,志同鸇雀。 後漢書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 第三十七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 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 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 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 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閒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其後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 」超問其狀。 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久之,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 帝乃除超為蘭台令史,後坐事免官。 十六年,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以超為假司馬,將兵別擊伊吾,戰于蒲類海,多斬首虜而還。 固以為能,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後忽更疏懈。 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 明者睹未萌,況已着邪。 」 乃召侍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 超乃閉侍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絶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 今虜使到裁數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 為之柰何?」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 」觽曰:「當與從事議之。 」超怒曰:「吉凶決於今日。 從事文俗吏,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所名,非壯士也!」觽曰:「善」。 初夜,遂將吏士往奔虜營。 會天大風,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後,約曰:「見火然,皆當鳴鼓大呼。 」餘人悉持兵弩夾門而伏。 超乃順風縱火,前後鼓噪。 虜觽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餘級,余觽百許人悉燒死。 明日乃還告郭恂,恂大驚,既而色動。 超知其意,舉手曰:「掾雖不行,班超何心獨擅之乎?」恂乃悅。 超於是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 超曉告撫慰,遂納子為質。 還奏于竇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並求更選使使西域。 第19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1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