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柱嗣,尚顯宗女獲嘉長公主,少為侍中,以恭肅謙約稱,位至將作大匠。 柱卒,子定嗣,官至羽林中郎將。 定卒,無子,國除。 定弟石,襲母公主封獲嘉侯,亦為侍中,稍遷韂尉。 能取悅當世,為安帝所寵。 帝嘗幸其府,留飲十許日,賜駁犀具□、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拜子世為黃門侍郎,世弟二人皆郎中。 自永初兵荒,王侯租秩多不充,於是特詔以它縣租稅足石,令如舊限,歲入谷三萬斛,錢四萬。 遷光祿勛,遂代楊震為太尉。 及北鄉侯立,遷太傅,與太尉東萊劉喜參錄尚書事。 順帝既立,石與喜皆以阿黨閻顯、江京等策免,復為韂尉。 卒,子代嗣。 代卒,弟承嗣,為步兵校尉。 石弟珖,和帝時詔封楊邑侯,亦以石寵,官至城門校尉。 卒,子肅嗣,為黃門侍郎。 虞延字子大,陳留東昏人也。 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練,遂上升天,占者以為吉。 及長,長八尺六寸,要帶十圍,力能扛鼎。 少為戶牖亭長。 時王莽貴人魏氏賓客放從,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見怨,故位不升。 性惇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 王莽末,天下大亂,延常嬰甲冑,擁韂親族,扞禦鈔盜,賴其全者甚觽。 延從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棄于溝中,延聞其號聲,哀而收之,養至成人。 建武初,仕執金吾府,除細陽令。 每至歲時伏臘,輒休遣徒系,各使歸家,並感其恩德,應期而還。 有囚于家被病,自載詣獄,既至而死,延率掾*(吏)**[史]*,殯于門外,百姓感悅之。 後去官還鄉裡,太守富宗聞延名,召署功曹。 宗性奢靡,車服器物,多不中節。 延諫曰:「昔晏嬰輔齊,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以約失之者鮮矣。 」宗不悅,延即辭退。 居有頃,宗果以侈從被誅,臨當伏刑,閴涕而嘆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諫!」光武聞而奇之。 二十年東巡,路過小黃,高帝母昭靈後園陵在焉,時延為部督郵,詔呼引見,問園陵之事。 延進止從容,占拜可觀,其陵樹株皬,皆諳其數,俎豆犧牲,頗曉其禮。 帝善之,□延從駕到魯。 還經封丘城門,門下小,不容羽蓋,帝怒,使撻侍御史,延因下見引咎,以為罪在督郵。 言辭激揚,有感帝意,乃制誥曰:「以陳留督郵虞延故,貰御史罪。 」延從送車駕西盡郡界,賜錢及□帶佩刀還郡,於是聲名遂振。 小黃有祭器籩豆鼎俎之屬十四種,廟基尚存焉。 二十三年,司徒玉況闢焉。 時元正朝賀,帝望而識延,遣小黃門馳問之,即日召拜公車令。 明年,遷洛陽令。 是時陰氏有客馬成者,常為姦盜,延收考之。 陰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篣二百。 信陽侯陰就乃訴帝,譖延多所冤枉。 帝乃臨禦道之館,親錄囚徒。 延陳其獄狀可論者在東,無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趨東,延前執之,謂曰:「爾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燒。 今考實未竟,宜當盡法!」成大呼稱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謂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 後數日伏誅。 於是外戚斂手,莫敢幹法。 在縣三年,遷南陽太守。 對曰:「社鼠不可熏。 人君之左右,亦國之社鼠也。 」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鄧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會,而容姿趨步,有出於觽,顯宗目之,顧左右曰:「朕之儀貌,豈若此人!」特賜輿馬衣服。 延以衍雖有容儀而無實行,未嘗加禮。 帝既異之,乃詔衍令自稱南陽功曹詣闕。 既到,拜郎中,遷玄武司馬。 衍在職不服父喪,帝聞之,乃嘆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 』信哉斯言!」衍臱而退,由是以延為明。 三年,征代趙□為太尉;八年,代范遷為司徒。 歷位二府,十餘年無異政績。 會楚王英謀反,陰氏欲中傷之,使人私以楚謀告延,延以英藩戚至親,不然其言,又欲闢幽州從事公孫弘,以弘交通楚王而止,並不奏聞。 及英事發覺,詔書切讓,延遂自殺。 家至清貧,子孫不免寒餧。 延從曾孫放,字子仲。 少為太尉楊震門徒,及震被讒自殺,順帝初,放詣闕追訟震罪,由是知名。 桓帝時為尚書,以議誅大將軍梁冀功封都亭侯,後為司空,坐水災免。 性疾惡宦官,遂為所陷,靈帝初,與長樂少府李膺等俱以黨事誅。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 從祖吉,宣帝時為西域都護。 弘少為鄉嗇夫,太守第五倫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舉孝廉。 中子兗州刺史;少子舉孝廉,理劇東部候也。 ” 弘師同郡河東太守焦貺。 楚王英謀反發覺,以疏引貺,貺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沒,妻子閉系詔獄,掠考連年。 諸生故人懼相連及,皆改變名姓,以逃其禍,弘獨髡頭負鈇鑕,詣闕上章,為貺訟罪。 顯宗覺悟,即赦其家屬,弘躬送貺喪及妻子還鄉裡,由是顯名。 拜為騶令,政有仁惠,民稱蘇息。 遷淮*(陰)**[陽]*太守。 四遷,建初*[初]*,為尚書令。 舊制,尚書郎限滿補縣長令史丞尉。 弘奏以為台職雖尊,而酬賞甚薄,至于開選,多無樂者,請使郎補千石*[令]*,令史為長。 帝從其議。 弘前後所陳有補益王政者,皆着之南宮,以為故事。 出為平原相,征拜侍中。 建初八年,代鄭觽為大司農。 舊交址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系。 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於是夷通,至今遂為常路。 在職二年,所息省三億萬計。 時歲天下遭旱,邊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積。 弘又奏宜省貢獻,減徭費,以利饑人。 帝順其議。 第1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