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 第五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 世以貨殖着姓。 父守,身長九尺,容貌絶異,為人嚴毅,居家如官廷。 初事劉歆,好星曆讖記,為王莽宗卿師。 通亦為五威將軍從事,出補巫丞,有能名。 莽末,百姓愁怨,通素聞守說讖雲「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私常懷之。 且居家富逸,為閭裡雄,以此不樂為吏,乃自免歸。 及下江、新巿兵起,南陽騷動,通從弟軼,亦素好事,乃共計議曰:「今四方擾亂,新室且亡,漢當更興。 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觽,可與謀大事。 」通笑曰:「吾意也。 」 會光武避*(事)**[吏]*在宛,通聞之,即遣軼往迎光武。 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荅之。 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 通因具言讖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當之。 時守在長安,光武乃微觀通曰:「即如此,當如宗卿師何?」 通曰:「已自有度矣。 」因復備言其計。 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約結,定謀議,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欲劫前隊大夫及屬正,因以號令大觽。 乃使光武與軼歸舂陵,舉兵以相應。 遣從兄子季之長安,以事報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歸。 素與邑人黃顯相善,時顯為中郎將,聞之,謂守曰:「今關門禁嚴,君狀貌非凡,將以此安之?不知詣闕自歸。 事既未然,脫可免禍。 」守從其計,即上書歸死,章未及報,留闕下。 會事發覺,通得亡走,莽聞之,乃系守于獄。 而黃顯為請曰:「守聞子無狀,不敢逃亡,守義自信,歸命宮闕。 臣顯願質守俱東,曉說其子。 如遂悖逆,令守北向刎首,以謝大恩。 」莽然其言。 會前隊覆上通起兵之狀,莽怒,欲殺守,顯爭之,遂並被誅,及守家在長安者盡殺之。 南陽亦誅通兄弟、門宗六十四人,皆焚屍宛巿。 時漢兵亦已大合。 通與光武、李軼相遇棘陽,遂共破前隊,殺甄阜、梁丘賜。 更始立,以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 從至長安,更拜為大將軍,封西平王; 軼為舞陰王;通從弟松為丞相。 更始使通持節還鎮荊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為寧平公主。 光武即位,征通為韂尉。 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農。 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鎮撫百姓,修宮室,起學官。 五年春,代王梁為前將軍。 六年夏,領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王霸等十營擊漢中賊。 公孫述遣兵赴救,通等與戰于西域,破之,還屯田順陽。 時天下略定,通思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 詔下公卿髃臣議。 大司徒侯霸等曰: 「王莽篡漢,傾亂天下,通懷伊、呂、蕭、曹之謀,建造大策,扶助神靈,輔成聖德。 破家為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義。 功德最高,海內所聞。 通以天下平定,謙讓辭位。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職療疾。 欲就諸侯,不可聽。 」 於是詔通勉致醫藥,以時視事。 其夏,引拜為大司空。 通布衣唱義,助成大業,重以寧平公主故,特見親重。 然性謙恭,常欲避權埶。 素有消疾,自為宰相,謝病不視事,連年乞骸骨,帝每優寵之。 令以公位歸第養疾,通復固辭。 積二歲,乃聽上大司空印綬,以特進奉朝請。 有司奏請封諸皇子,帝感通首創大謀,即日封通少子雄為召陵侯。 每幸南陽,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頉。 十八年卒,謚曰恭侯。 帝及皇后親臨弔,送葬。 子音嗣。 音卒,子定嗣。 定卒,子黃嗣。 黃卒,子壽嗣。 李軼後為朱鮪所殺。 更始之敗,李松戰死,唯通能以功名終。 永平中,顯宗幸宛,詔諸李隨安觽宗室會見,並受賞賜,恩寵篤焉。 論曰: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李通豈知夫所欲而未識以道者乎!夫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億測微隱,猖狂無妄之福,污滅親宗,以觖一切之功哉!昔蒙谷負書,不徇楚難;即墨用齊,義雪燕恥。 彼之趣舍所立,其殆與通異乎? 第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