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人雖已學會以童貞女馬利亞代替阿爾蒂米斯女神,但他們對阿爾蒂米斯仍然持有和在聖保羅時代同樣強烈感情。 據說聖母曾埋葬于此地。 公元449年聖賽瑞利死後,以弗所宗教會議試圖取得進一步的勝利,因而遂陷入與奈斯脫流斯方向相反的另一異端;亦即被人稱為一性論異端。 他們主張基督只有一個本性。 假如聖賽瑞利當時在世,恐怕他也必定支持這種見解,而將變成異端。 皇帝支持以弗所宗教會議,但教皇卻拒絶承認它。 最後,教皇列奧——就是勸阻阿替拉不去攻打羅馬的那個教皇——于公元451年,亦即于莎龍戰爭的那一年,在卡勒西頓召開了萬國基督教會議。 會議詛咒了基督的一性論者後,確定了基督道成肉身的正統教義。 以弗所會議確定基督只有一位,但凱西頓會議卻確定基督存在於雙重本性之中,一為人性,一為神性。 在取得這項決議時,教皇的影響是首要的。 基督一性論者的信徒們,有如奈斯脫流斯教派一樣並不屈服。 在埃及几乎全體一致地採納了這一異端。 該異端的傳佈遍及尼羅河上游,和遠達于阿比西尼亞。 阿比西尼亞的異端後來竟成為墨索里尼用來征服阿比西尼亞的藉口之一。 埃及的異端有如與其對立的敘利亞異端,實促進了阿拉伯人的征服。 公元六世紀期間的文化史中,有四位顯要人物:鮑依修斯、查士丁尼、邊奈狄克特和大格雷高裡。 在本章餘下的篇幅中,以及在下一章中我將要重點地論述他們。 哥特人對意大利的征服並不意味着羅馬文明的終止。 在意大利人兼哥特人的王、狄奧都利克統治下,意大利的民政完全是羅馬樣式的;意大利享有和平、和宗教自由(直到該王臨終以前);他是個英明強干的君主。 他任命執政官,保留了羅馬法和繼續推行元老院制度:當他去羅馬的時候,他首先訪問的地方便是元老院。 他雖是個阿利烏斯教派卻與教會保持友好直到晚年。 公元523年皇帝查士丁公佈查禁阿利烏斯教派,這事曾使狄奧都利克極為煩惱。 他的恐懼是不無理由的,因為意大利是天主教國,由於神學上同情心的引導自然會傾向于皇帝的一方。 他相信,不管正確與否,期間必有一項為他自己政府人員所參與的陰謀。 這促使他監禁並處決了他的大臣,元老院議員鮑依修斯。 鮑依修斯的著作,《哲學的慰藉》即是他在獄中時寫成的。 鮑依修斯是個奇特的人物,在整個中世紀中受到了人們的傳誦和讚賞。 他經常被人推崇為虔誠的基督徒。 人們敬待他,几乎把他當作一位教父。 然而他那本在公元524年候刑期間寫成的《哲學的慰藉》卻是一部純粹柏拉圖主義的書;這書雖不能證明他不是一位基督徒,但卻表明異教哲學比基督教神學更為深遠地影響了他。 他的一些神學著作,特別是那本歸於他名下,有關三位一體的書卻為許多權威學者鑒定為偽著;但是也可能正是由於這些著作,中世紀的人們才把他看作正統教派,並從他那裡吸取了大量柏拉圖主義。 否則,人們是將以懷疑的眼光來看待柏拉圖主義的。 這本書是以詩和散文交替寫成:鮑依修斯自稱時,用散文,而哲學,則以詩句作答。 書中很有些類似但丁的地方,但丁在其著作《新生》(VitaNuova)中無可置疑曾受過他的影響。 這部被吉朋正確地稱為「寶典」的書,一開始就聲稱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真正的哲學家;而那些被俗眾錯認為是哲學之友的斯多葛派、伊壁鳩魯派和其他一些人則是些冒充者。 鮑依修斯聲稱他遵從畢達哥拉斯的命令去「追隨上帝」(而非基督的命令)。 幸福和蒙福一樣是善;而快樂則不是。 友誼是一件極其「神聖的事情。 」書中有很多倫理觀念與斯多葛派的學說相吻合,並在事實上大部分取材于塞涅卡。 書中尚有一段用韻文寫的《蒂邁歐篇》其首的概要。 隨後便是大量純粹柏拉圖式的形而上學。 他告訴我們說,不完善,是一種缺欠,它意味着一種完善的原形的存在。 關於惡他採用了缺乏學說,他繼而轉入了一種泛神論,這本該使基督徒大為驚駭,但事實上卻因某種原因並未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他說蒙福和上帝二者都是首善,因而是同等的。 「人因獲得神性而享幸福。 」「凡獲得神性的人就變成神。 因而每一個幸福的人都是一位神,然而上帝本來只有一位,但由於人們的參與卻可能有許多位。 」「為世人所營求之物的總和,根源與原因應該被正確地理解為善」。 「上帝的本質只在於善而不在於其他。 」上帝能作惡嗎?不能!所以惡是不存在的,因為上帝能做一切事。 善人總是強盛的,而惡人總是軟弱的;因為二者都嚮往着善,而只有善人才能得到善。 惡人若逃避懲罰則比接受懲罰更為不幸。 ”「智者的心中不存仇恨。 」 以該書風格而論,品類似柏拉圖的地方多於品類似普羅提諾的地方。 書中沒有絲毫當代那種迷信與病態的跡象,沒有罪孽的縈繞以及過分強求那不可及的事物的傾向。 書中呈現一片純哲學的寧靜——它是如此寧靜,假如該書寫成於順境,或可被視為孤芳自賞。 但是該書卻是著者被判死刑後在獄中寫成的。 這和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的最後時刻是同樣令人讚嘆不已的除非在牛頓以後,我們再也找不到一種與此類似的世界觀。 現在我要把書中的一首詩全文引用於下,這首詩在哲學含義方面和波普的《人論》(Essay on Man)很相似。 第1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方哲學史》
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