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和赫拉克利特有着相似之點,但卻比較緩和,因為造成變化的不僅僅是鬥爭而是鬥爭與愛兩者。 柏拉圖在《智者篇》(242節)中以赫拉克利特和恩培多克勒兩人相提並論:有些伊奧尼亞的詩人們,輓近更有些西西里的詩人們,他們所達到的結論是:把(一和多)兩個原則結合在一片就要更可靠一些,並且說存在就是一與多;有些嚴峻的詩人們說它們是由敵對與友情結合起來,在不斷地分合著的,而另外有一些較溫和的詩人們則並不堅持永恆的鬥爭與和平,而是承認它們之間有一種緩和與交替;有時在愛神的支配之下和平與一占着上風,而後又由於鬥爭原則的作用,多與戰爭又占了上風。 恩培多克勒認為物質的世界是一個球;在黃金時代,鬥爭在外而愛在內;然後鬥爭便逐漸入內而愛便被逐于外,直到最壞的情形是鬥爭完全居于球內而愛完全處于球外為止。 以後————雖然為了什麼原因我們並不清楚————就開始一種相反的運動,直到黃金時代又恢復為止,但黃金時代並不是永遠常在的。 這時整個的循環就又重演。 我們固然可以假設這兩個極端中可能有一個是穩定的,但是這卻不是恩培多克勒的見解。 他雖然想要採用巴門尼德的論證以解釋運動,然而他在任何階段都不想要達到一個不變的宇宙。 恩培多克勒關於宗教的見解,大體上是畢達哥拉斯式的。 在一段極有可能是談到畢達哥拉斯的殘篇裡,他說「他們之中有一個人有了不起的知識,精於各式各樣的巧思,他獲得了智慧的最大的財富;只要他肯用心思考,他就很容易看出一切事物在十代、甚至二十代期間的各種情況」。 我們已經提到過,在黃金時代人們只崇拜愛神,「而且神壇上也並不冒着純粹公牛犧牲的血腥氣,把牛犧牲之後又吃掉它那肥大的肢體,這被人視為是最可憎惡的事。 」 有一次,他很鋪張揚厲地把自己說成是個神: 朋友們,你們住在這座俯瞰着阿克拉加斯黃色的岩石、背臨城堡的大城裡,為各種善事忙碌着;你們是外邦人的光榮的避難所,從來也不會幹卑鄙的事情,我向你們致敬。 我在你們中間漫遊,我是一位不朽的神明而非凡人,我在你們大家中間受到了恰當的尊敬,人們給我戴上了絲帶和花環。 只要當我戴着這些參加男女的行列進入繁盛的城市,人們便立刻向我致敬;無數的人群追隨着我,問我什麼是求福之道;有些人想求神諭,又有些人在許多漫長而愁苦的日子裡遭受各種疾病的痛苦的摧折,祈求能從我這裡聽到醫病的話。 ……但是我為什麼要把超過必死的、必朽的凡人當作好象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喋喋不休呢?另外有時候,他感覺自己是一個大罪人,正為著自己的不虔敬而在贖罪: 有一個必然之神的神諭,那是一條古老的神誡,是得到明確的誓言保證的而又永恆的神誡;它說,只要有一個魔鬼——漫長的歲月就是他的命運——曾經罪惡地用血玷污了自己的手,或追隨過鬥爭而背棄了自己的誓言,他就必定要遠離幸福者之家而在外遊蕩三萬年,在這段時期中他將托生為種種不同的有生形式,從一條勞苦的生活道路上轉到另一條上。 因為強而有力的氣把他趕到海裡,海又把他衝到乾燥的地上來;地又把他拋到烈日的照灼之下,而烈日又把它投回到氣的漩渦裡。 每一種都從另一種那裡把他接受過來,但是每種全都把它拋開。 我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是一個見拒于神的亡命者和流浪兒,因此我就把我的指望寄託於無情的鬥爭中。 他的罪惡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也許並不是什麼我們會認為很嚴重的事。 因為他說: “啊!我是有禍的了,在我張嘴大嚼而犯下罪行之前,無情的死亡的日子竟不曾毀滅掉我!…… “要完全禁絶桂葉…… 「不幸的人,最不幸的人,你的手可千萬不要去碰豆子!」 所以也許他所做的壞事不過是大嚼桂葉或者大吃豆子罷了。 柏拉圖有一段最有名的文章,他把這個世界比做是一個洞穴,我們在洞穴裡面只能看到外面明朗世界的各種現實的暗影,而這是恩培多克勒所預示過的;它起源於奧爾弗斯派的教義。 也有些人——大抵是那些通過許多次的投生而得免于罪惡的人——最後終於達到了與諸神同在的永恆幸福: 但是最後他們①在人間出現,作為先知、歌者、醫生和君主;從此他們榮耀無比地上升為神,與其他諸神同享香火、同享供奉,免於人間的災難,不受運命的擺佈,也再不可能受到傷害。 這一切裡面,似乎很少有什麼是奧爾弗斯教義和畢達哥拉斯主義所不曾包括的東西。 恩培多克勒的創造性,除了科學以外,就在於四原素的學說以及用愛和鬥爭兩個原則來解釋變化。 他拋棄了一元論,並把自然過程看做是被偶然與必然所規定的,而不是被目的所規定的。 在這些方面,他的哲學要比巴門尼德、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諸人的哲學更富於科學性。 的確,在另外一些方面他曾接受了當時流行的迷信;但是就在這一方面,他也不見得比起許多近代的科學家來更為不如。 ①這裡並沒有說明「他們」是誰,但是我們可以假設他們就是那些保存了自己的純 潔性的人們。 第七章 雅典與文化的關係 第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方哲學史》
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