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恩角的捕鯨業發達之前,歐洲與豐饒連綿的西班牙各地間在太平洋沿線的交往,還不是什麼商業行為而只是殖民事業,除了殖民事業,可說沒有什麼其它的交往。 首先打破了西班牙王朝的妒忌政策,接觸這些殖民地的就正是捕鯨者;如果不是篇幅所限,我還可以明白地舉出怎樣通過這些捕鯨者,才終於把秘魯。 智利和玻利維亞從舊西班牙的覊軛下解放了出來,並在這些國家裡建立了永遠的民主政體種種事實。 澳大利亞,等於是在地球的另一邊的美洲,它是由捕鯨人給帶到文明世界來的。 在一個荷蘭人初次出於錯誤而發現(這裡似指一六○六年一條荷蘭船「裘夫肯號」開到卡奔塔利灣的約克角半島的西岸,它的船長是威廉。 揚茨。 據說他是最先看到澳洲海岸的人。 )了澳洲後,所有其它船隻都把那些海岸當作有傳染病的蠻荒之地而長久對之遠避;可是,捕鯨船卻開到那裡去了。 捕鯨船才是現在那大塊殖民地的真正的母親。 而且,在澳洲殖民地的搖籃時代,那些移民者數度由於幸遇捕鯨船停泊在他們的海面上,施捨給他們硬麵包,才得免于饑饉。 玻利尼西亞的無數島嶼都承認這一事實,並向捕鯨船致以商業上的敬意;它們為牧師和商人開了路,還有把原始的傳教事業帶到他們初到的地方去的事例。 如果那個閉關自守的日本會成為一個好客的地方,那完全得歸功于捕鯨船;因為捕鯨船已經駛到它的大門口了。 在所有這些事實面前,如果你還是認為捕鯨業在審美觀念上說來,跟這些事情毫無什麼了不起的聯繫,那麼,我就要跟你決鬥個五十回合,每回都把你打得人仰馬翻。 丟盔棄甲。 寫鯨的並沒有產生什麼著名的作家,捕鯨業也沒有出過什麼著名的編史家,你也許會這麼說。 寫鯨的並沒有產生什麼著名的作家,捕鯨業也沒有出過什麼著名的編史家麼?那麼,是誰首先記載我們的大海獸呢?除了偉大的約伯而外還有誰呢(見《舊約。 約伯記》第四十一章。 )?誰編出第一個捕鯨航程的故事呢?他就正是當時的王子艾爾弗雷德大帝(艾爾弗雷德大帝(849—900)~英國國王。 ),他提起他的御筆,把鄂大(鄂大~九世紀的挪威航海家,是艾爾弗雷德大帝的探險家。 ),即當時的挪威捕鯨者的故事記了下來!誰在議會上宣讀我們那篇熱烈的頌詞呢?還不是埃德蒙。 伯克(埃德蒙。 伯克(1729—1797)~英國政治家,作家。 這裡指他在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向英國議會宣讀他的《對美洲殖民地撫慰書》,其中有讚揚捕鯨人的章節。 )! 這都說得不錯,不過,捕鯨者本身可都是些可憐虫呀;他們的血管裡沒有好血。 他們的血管裡沒有好血麼?他們可有比皇族的血更好的東西咧。 本傑明。 富蘭克林(本傑明。 富蘭克林(1706—1790)~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政治家,科學家。 富蘭克林的祖母于一六六三年與她丈夫定居在南塔開特。 )的祖母就是瑪麗。 莫雷耳;後來嫁給南塔開特一個老殖民者,成為瑪麗。 福爾傑,也是一長串福爾傑族和標槍手們的女祖宗,這些標槍手全都是高貴的本傑明的親戚,在今天,他們那裝上倒鈎的標槍正在世界各方擲來擲去呢。 這也說得不錯;不過,大家總認為捕鯨業是並不體面的。 捕鯨業是並不體面的麼?捕鯨業是極體面的!英國的古代法規,就把鯨稱為「欽定魚」呢(原註:這方面,在以後幾章中將再加敘述。 )。 那只是空有其名的啊!大鯨本身從來就沒有被當做什麼大了不起的。 大鯨本身從來就沒有被當做什麼大了不起的麼?在為一個羅馬將軍進入這個世界的古都所舉行的壯麗的凱旋式上,那根從敘利亞沿海路遠迢迢運來的鯨骨,正是那鐃鈸齊鳴的行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東西呢(原註:同上。 )。 你既然這樣旁徵博引,那就算它是這樣吧;不過,隨你怎樣說,捕鯨業可真沒有什麼威風。 捕鯨業沒有什麼威風麼?我們這個職業的威風是只有上天才能加以證實。 鯨座就是南方的一個星座!再也不能多了!如果你在沙皇面前得拉掉帽子,那麼,你也對魁魁格脫下帽子吧!再也不能多了!我知道一個人,他一生捕到了三百五十條大鯨。 我認為那個人遠比那些大吹其奪取了同樣數目的城邑的古代大酋長還更光榮。 至于說到我,如果萬一在我身上還有一些尚未發現的最好的東西;如果我在這個小小而非常靜寂的世界上,尚配享受一點我所不想渴求的真實的聲譽;如果一般說來,從此我還能做些別人所願意做的一點事情;如果在我死後,我所指定的遺囑執行人,或者不如更正確地說,我的債權人,在我的寫字檯裡,能夠找到任何珍貴的手稿,那麼,我得在這裡預先把一切榮耀都歸之於捕鯨業:因為一艘捕鯨船就是我的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耶魯和哈佛是美國兩個著名大學。 )。 第二十五章 附言 (這一章在人人文庫版上被列為第二十四章的「附言」,而另外單獨放在卷末。 ) 為維護捕鯨業的威嚴起見,我很願意再提出一些具體的事實來。 不過把這些事實羅列出來後,辯護者就應該完全不作並非無理的臆測,因為,這對他的事業有很大的影響~這樣一個辯護者,他總不該受責備吧? 第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白鯨記》
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