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駱統表理溫曰:「伏惟殿下,天生明德,神啟聖心,招髦秀于四方,署俊乂于宮朝。 多士既受普篤之恩,張溫又蒙最隆之施。 而溫自招罪譴,孤負榮遇,念其如此,誠可悲疚。 然臣周旋之間,為國觀聽,深知其狀,故密陳其理。 溫實心無他情,事無逆跡,但年紀尚少,鎮重尚淺,而戴赫烈之寵,體卓偉之才,亢臧否之譚,效褒貶之議。 於是務勢者妒者寵,爭名者嫉其才,玄默者非其譚,瑕釁者諱其議,此臣下所當詳辨,明朝所當究察也,昔賈誼,至忠之臣也,漢文,大明之君也,然而絳、灌一言,賈誼遠退。 何者?疾之者深,譖之者巧也。 然而誤聞于天下,失彰于後世,故孔子曰:『為君難,為臣不易』也。 溫雖智非從橫,武非虓武,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文章之采,論議之辯,卓躒冠群,煒曄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 故論溫才即可惜,言罪則可恕。 若忍威烈以赦盛德,有賢才以敦大業,固明朝之休光,四方之麗觀也。 國家之於暨艷,不內之忌族,猶等之平民,是故先見用於朱治,次見舉于眾人,中見任于明朝,亦見交于溫也。 君臣之義,義之最重,朋友之交,交之最輕者也。 國家不嫌于艷為最重之義,是以溫亦不嫌與艷為最輕之交也。 時世寵之於上,溫竊親之於下也。 夫宿惡之民,放逸山險,則為勁寇,將置平土,則為健兵,故溫念在欲取宿惡,以除勁寇之害,而增健兵之鋭也。 但自錯落,功不副言。 然計其送兵,以比許晏,數之多少,溫不減之。 用之強羸,溫不下之。 至于遲速,溫不後之,故得及秋冬之月,赴有警之期,不敢忘恩而遺力也。 溫之到蜀,共譽殷禮,雖臣無境外之交,亦有可原也。 境外之交,謂無君命而私相從,非國事而陰相聞者也。 若以命行,既修君好,因敘己情,亦使臣之道也。 故孔子使鄰國,則有私覿之禮。 季子聘諸夏,亦有燕譚之義也。 古人有言,欲知其君,觀其所使,見其下之明明,知其上之赫赫。 溫若譽禮,能使彼嘆之,誠所以昭我臣之多良,明使之得其人,顯國美于異境,揚君命於他邦。 是以晉趙文子之盟于宋也,稱隨今于屈建。 楚王孫圉之使于晉也,譽左史于趙鞅。 亦向他國之輔,而嘆本邦之臣,經傳美之以光國,而不譏之以外交也。 王靖內不憂時,外不趨事,溫彈之不私,推之不假,於是與靖遂為大怨,此其盡節之明驗也。 靖兵眾之勢,干任之用,皆勝於賈原、蔣康,溫尚不容私以安於靖,豈敢賣恩以協原、康邪?又原在職不勤,當事不堪,溫數對以醜色,彈以急聲。 若其誠欲賣恩作亂,則亦不必貪原也。 凡此數者,校之於事既不合,參之於眾亦不驗。 臣竊念人君雖有聖哲之姿,非常之智,然以一人之身禦兆民之眾,從層宮之內,瞰四國之外,昭群下之情,求萬機之理,猶未易周也,固當聽察群下之言,以廣聰明之烈。 今者人非溫既慇勤,臣是溫又契闊,辭則俱巧,意則俱至,各自言欲為國,誰其言欲為私,倉卒之間,猶難即別。 然以殿下之聰睿,察講論之曲直。 若潛神留思,纖粗研核,情何嫌而不宣,事何昧而不昭哉?溫非親臣,臣非愛溫者也,昔之君子,皆抑私忿,以增君明。 彼獨行之於前,臣恥廢之於後,故遂發宿懷于今日。 納愚言于聖聽,實盡心于明朝,非有念于溫身也。 」權終不納。 後六年,溫病卒。 二弟祗、白,亦有才名,與溫俱廢。 駱統字公緒,會稽烏傷人也。 父俊,官至陳相。 為袁術所害。 統母改適,為華歆小妻,統時八歲,遂與親客歸會稽,其母送之,拜辭上車,面而不顧,其母泣涕于後。 禦者曰:「夫人猶在也。 」統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 」事適母甚謹。 時饑荒,鄉裡及遠方客多有睏乏,統為之飲食衰少。 其姊仁愛有行,寡歸無子,見統甚哀之,數問其故。 統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曰:「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統,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 孫權以將軍領會稽太守,統年二十,試為烏程相,民戶過萬,咸嘆其惠理。 權嘉之 ,召為功曹,行騎都尉,妻以從兄輔女。 統志在補察,苟所聞見,夕不待旦。 常勸權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 問其燥濕,加以密意。 誘諭使言,察其志趣。 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權納用焉。 出為建忠中郎將,領武射吏三千人,及淩統死,復領其兵。 第2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