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 男循尚公主,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 循弟胤 ,初拜興業都尉。 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黃龍元年,封都鄉侯,後以罪徙廬陵郡。 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故將軍周瑜子胤,昔蒙粉飾,受封為將,不能養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情慾,招速罪闢。 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 故能摧曹操于烏林,走曹仁于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 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夫折衝扦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於宗廟,傳於無窮,欲使功臣之後,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後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 況于瑜身沒未久,而其子胤降為匹夫,益可悼傷。 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于興繼,為胤歸訴,乞丐余罪,還兵復爵,使失旦之鷄,復得一鳴。 抱罪之臣,展其後效。 」權答曰:「腹心舊勛,與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 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于胤也。 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後告喻,曾無悛改。 孤于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 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 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騭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乃許之。 會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為偏將軍,領吏士千人。 峻卒,全琮表峻子護為將。 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故便止之。 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 生而失父,與祖母居。 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鄉邑歡心。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 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 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 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 袁術聞其名,就署東城長。 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南到居巢就瑜。 瑜之東渡,因與同行,留家曲阿。 會祖母亡,還葬東城。 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急還迎老母 ,無事滯于東城。 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肅答然其計。 葬畢還曲阿,欲北行。 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 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曆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 」肅從其言。 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余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權曰:「今儘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極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肅請得奉命弔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權即遣肅行。 到夏口,聞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 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 ,欲南渡江。 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併力。 備甚歡悅。 時諸葛亮與備相隨。 肅謂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肅亦反命。 第2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