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常隨堅征伐有功,拜騎都尉。 袁術上景領丹楊太守,討故太守周昕,遂據其郡。 孫策與孫河、呂范依景,合眾共討涇縣山賊祖郎。 郎敗走。 會為劉繇所迫,景復北依術,術以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討樊能、于麋于橫江,又擊笮融、薛禮于秣陵。 時策被創牛渚,降賊復反,景攻討,盡禽之。 從討劉繇,繇奔豫章,策遣景、賁到壽春報術。 術方與劉備爭徐州,以景為為廣陵太守。 術後僭號。 策以書喻術,術不納,便絶江津,不與通,使人告景。 景即委郡東歸,策復以景為丹揚太守。 漢遣議郎王誧銜命南行,表景為揚武將軍,領郡如故。 及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 建安七年,臨薨,引見張昭等,屬以後事,合葬高陵。 八年,景卒宮,子奮授兵為將,封新亭侯,卒。 子安嗣 ,安坐黨魯王霸死。 奮弟祺嗣,封都亭侯,卒。 子纂嗣。 纂妻即滕胤女也,胤被誅,並遇害。 吳主權謝夫人,會稽山陰人也。 父煚,漢尚書郎、徐令。 權母吳,為權聘以為妃,愛幸有寵。 後權納姑孫徐氏,欲令謝下之,謝不肯,由是失志。 早卒。 後十餘年,弟承拜五官郎中,稍遷長沙東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後漢書》百餘卷。 吳主權徐夫人,吳郡富春人也。 祖父真,與權父堅相親,堅以妹妻真,生琨。 琨少仕州郡,漢末擾亂,去吏,隨堅征伐有功,拜偏將軍。 堅薨,隨孫策討樊能、于糜等於橫江,擊張英于當利口。 而船少,欲駐軍更求。 琨母時在軍中,謂琨曰:「恐州家多發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如何可駐邪?宜伐蘆葦以為泭,佐船渡軍。 」琨具啟策,策即行之。 眾悉俱濟,遂破英,擊走笮融、劉繇,事業克定。 策表琨領丹楊太守,會吳景委廣陵來東,復為丹楊守。 琨以督軍中郎將領兵,從破廬江太守李術,封廣德侯,遷平虜將軍。 後從討黃祖,中流矢卒。 琨生夫人,初適同郡陸尚。 尚卒,極為討虜將軍在吳,聘以為妃,使母養子登。 後權遷移 ,以夫人妒忌,廢處吳。 積十餘年,權為吳王及即尊號,登為太子,群臣請立夫人為後,權意在步氏,卒不許。 後以疾卒。 兄矯,嗣父琨侯,討平山越,拜偏將軍,先夫人卒,無子。 弟祚襲封,亦以戰功至(于)蕪湖督、平魏將軍。 吳主權步夫人,臨淮淮陰人也。 與丞相騭同族。 漢末,其母攜將徙廬江,廬江為孫策所破,皆東渡江,以美麗得幸于權,寵冠後庭。 生二女,長曰魯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後配全琮。 少曰魯育,字小虎,前配朱據,後配劉纂。 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近,故久見愛待。 權為王及帝,意欲以為後,而群臣議在徐氏,權依違者十餘年,然宮內皆稱皇后,親戚上疏稱中宮。 及薨,臣下緣權指,請追正名號,乃贈印綬,策命曰:「惟赤烏元年閏月戊子,皇帝曰:嗚呼皇后,惟後佐命,共承天地。 虔恭夙夜,與朕均勞。 內教修整,禮義不愆。 寬容慈惠,有淑懿之德。 民臣懸望,遠近歸心。 朕以世難未夷,大統未一,緣後雅志,每懷謙損。 是以于時未授名號,亦必謂後降年有永,永與朕躬對揚天休。 不寤奄忽,大命近止。 朕恨本意不早昭顯,傷後殂逝,不終天祿。 愍悼之至,痛于厥心。 今使使持節丞相(醴陵亭侯雍)奉策授號,配食先後。 魂而有靈,嘉其寵榮。 嗚呼哀哉!」葬于蔣陵。 吳主權王夫人,琅邪人也。 夫人以選入宮,黃武中得幸,生(孫)和,寵次步氏。 步氏薨後 ,和立為太子,權將立夫人為後,而全公主素憎夫人,稍稍譖毀。 及權寢疾。 言有喜色,由是權深責怒,以憂死。 和子皓立,追尊夫人曰大懿皇后,封三弟皆列侯。 吳主權王夫人,南陽人也。 以選人宮,嘉禾中得幸,生(孫)休。 及和為太子,和母貴重,諸姬有寵者,皆出居外。 夫人出公安,卒,因葬焉。 休即位,遣使追尊曰敬懷皇后,改葬敬陵。 王氏無後,封同母弟文雍為亭侯。 吳主權潘夫人,會稽句章人也。 父為吏,坐法死。 夫人與姊俱輸織室,權見而異之,召充後宮。 得幸有娠,夢有以龍頭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孫)亮。 赤烏十三年,亮立為太子,請出嫁夫人之姊,權聽許之。 明年,立夫人為皇后。 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 權不豫,夫人使問中書令孫弘呂后專制故事。 侍疾疲勞,因以羸疾,諸宮人伺其昬臥,共縊殺之,託言中惡。 後事泄,坐死者六七人。 權尋薨,合葬蔣陵。 孫亮即位,以夫人姊婿譚紹為騎都尉,授兵。 亮廢,紹與家屬送本部廬陵。 孫亮全夫人,全尚女也。 (尚)從祖母公主愛之,每進見輒與俱。 及潘夫人母子有寵,全主自以與孫和母有隙,乃勸權為潘氏男亮納夫人 ,亮遂為嗣。 夫人立為皇后,以尚為城門校尉,封都亭侯,代滕胤為太常、衛將軍,進封永平侯,錄尚書事。 時全氏侯有五人,並典兵馬。 其餘為侍郎、騎都尉,宿衛左右,自吳興,外戚貴盛莫及。 及魏大將諸葛誕以壽春來附,而全懌、全端、全禕、全儀等並因此際降魏。 全熙謀泄見殺,由是諸全衰弱。 會孫綝廢亮為會稽王,後又黜為候官侯。 夫人隨之國,居候官,尚將家屬徙零陵,追見殺。 第2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