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 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 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 又表後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 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平違錯章灼。 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 於是亮表平曰:「自先帝崩後,平所在治家,尚為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 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巴州剌史。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闢召。 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 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 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 然謂平情在於榮利而已,不意平心顛倒乃爾。 若事稽留,將致禍敗,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乃廢平為民,徒梓潼郡。 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 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豐官至朱提太守。 劉琰字威碩,魯國人也。 先主在豫州,闢為從事,以其宗姓,有風流 ,善談論,厚親待之,遂隨從周旋,常為賓客。 先主定益州,以琰為固陵太守。 後主立,封都鄉侯,班位每亞李嚴,為衛尉中軍師後將軍,遷車騎將軍,然不豫國政,但領兵千餘,隨丞相亮諷議而已。 車服飲食,號為侈靡,侍婢數十,皆能為聲樂,又悉教誦讀《魯靈光殿賦》。 建興十年,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 琰與亮箋謝曰:「琰稟性空虛,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來,紛紜之論,殆將傾覆。 頗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國,原其身中穢垢,扶持全濟,致其祿位,以至今日。 間埏迷醉,言有違錯,慈恩含忍,不致之於理,使得全完,保育性命。 雖必克己責躬,改過投死,以誓神靈;無所用命,則靡寄顏。 」於是亮遣琰還成都,官位如故。 琰失志慌惚。 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賀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經月乃出。 胡氏有美色,琰疑其與後主有私,呼(卒)五百撾胡,至于以履捕面,而後棄遣。 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獄,有司議曰:「卒非撾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 」琰竟棄市。 自是大臣妻母朝慶遂絶。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 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雲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 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 建興元年,封都亭侯。 五年,請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于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 ,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忿,有如水火。 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 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 」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亮適卒,秘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 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 禕給延曰:「當為郡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 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 延大怒,(才)(攙)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絶閣道。 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 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咸保儀疑延。 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 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禦延。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 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于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本指如此。 不便背叛。 第2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