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也。 少有才學,州郡闢命,輒稱疾不往。 奏記州牧劉焉,薦儒士任定祖曰:「昔百里、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羅、子奇以童冠而立功,故《書》美黃髮,而《易》稱顏淵,固知選士用能,不拘長幼,明矣。 乃者以來,海內察舉,率多英俊而遺舊齒,眾論不齊,異同相伴,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亂世之急務也。 夫欲救危撫亂,修己以安人,則宜卓犖超倫,與時殊趣,震驚鄰國,駭動四方,上當天心,下合人意;天人既和,內省不疚,雖遭凶亂,何憂何懼!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于真?今處士任安,仁義直道,流名四遠;如今見察,則一州斯服。 昔湯舉伊尹,不仁者遠,何武貢二龔,雙名竹帛,故貪尋常之高而忽萬仞之嵩,樂面前之飾而忘天下之譽,斯誠往古之所重慎也。 甫欲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隨、和炳然,有如皎日,復何疑哉!誠知晝不操燭,日有餘光,但愚情區區,貪陳所見。 」 劉璋時,宓同郡王商為治中從事,與宓書曰:「貧賤困苦,亦何時可以終身!卞和炫玉以耀世,宜一來 ,與州尊相見。 」宓答書曰:「昔堯優許由,非不弘也,洗其兩耳;楚聘莊周,非不廣也,執竿不顧。 《易》曰『確乎其不可拔』,夫何炫之有?且以國君之賢,子為良輔,不以是時建蕭、張之策,未足為智也。 仆得曝背乎隴畝之中,誦顏氏之簞瓢,詠原憲之蓬戶,時翱翔于林澤,與沮、溺等儔,聽玄猿之悲吟,察鶴鳴于九皋,安身為樂,無憂為福,處空虛之名,居不靈之龜,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斯乃仆得志之秋也,何困苦之戚焉!」後商為嚴君平、李弘立祠,宓與書曰:「疾病伏匿,甫知足下為嚴、李立祠,可謂厚黨勤類者也。 觀嚴文章,冠冒天下,由、夷逸操,山嶽不移,使揚子不嘆,固自昭明。 如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淪,其無虎豹之文故也,可謂攀龍附鳳者矣。 如揚子云潛心著述,有補于世,泥幡不滓,行參聖師,于今海內,談詠厥辭。 邦有斯人,以耀四遠,怪子替茲,不立祠堂。 蜀本無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於是蜀學比于齊、魯。 故《地裡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 』漢家得士,盛于其世;仲舒之徒,不達封禪,相如制其禮。 夫能制禮造樂,移風易俗,非禮所秩有益於世者乎!雖有王孫之累,猶孔子大齊桓之霸,公羊賢叔術之讓。 仆亦善長卿之化,宜立祠堂,速定其銘。 」 先是,李權從宓借《戰國策》,宓曰:「戰國從橫,用之何為?」權曰:「仲尼、嚴平,會聚眾書,以成《春秋》、《指歸》之文,故海以合流為大,君子以博識為弘。 」宓報曰:「書非史記周圖,仲尼不採,道非虛無自然,嚴平不演。 海以受淤,歲一蕩清;君子博識,非禮不視。 今戰國反覆儀、秦之術,殺人自生,亡人自存,經之所疾。 故孔子發憤作《春秋》。 大乎居正,複製《孝經》,廣陳德行。 杜漸防萌,預有所抑,是以老氏絶禍于未萌,豈不信邪!成湯大聖,睹野魚而有獵逐之失,定公賢者,見女樂而棄朝事,若此輩類,焉可勝陳。 道家法曰:『不見所欲,使心不亂。 』是故天地貞觀,日月貞明,其直如矢,君子所覆。 《洪範》記災,發於言貌,何戰國之譎權乎哉!」 或謂宓曰:「足下欲自比于巢、許、四皓,何故揚文藻見瑰穎乎?」宓答曰:「仆文不能盡言,言不能盡意,何文藻之有揚乎!昔孔子三見哀公,言成七卷,事蓋有不可嘿嘿也。 接輿行且歌,論家以光篇;漁父詠滄浪,賢者以耀章。 此二人者,非有欲于時者也。 夫虎生而文??,鳳生而五色,豈以五采自飾畫哉?天性自然也。 蓋《河》、《洛》由文興,六經由文起,君子懿文德,采藻其何傷!以仆之愚,猶恥革子成之誤,況賢於己者乎!」 先主既定益州,廣漢太守夏侯纂請宓為師友祭酒,領五官掾,稱曰仲父。 宓稱疾,臥在第舍 ,纂將功曹古樸,主簿王普,廚膳即宓第宴談, 宓臥如故。 纂問樸曰:「至于貴州養生之具,實絶余州矣,不知士人何如余州也?」樸對曰:“乃自先漢以來,其爵位者或不如余州耳,至于著作為世師式,不負于余州也。 嚴君平見黃、老作《指歸》,揚雄見 《易》作《太言》,見《論語》作《法言》,司馬相如主武帝制封禪之文,于今天下所共聞也。 ” 纂曰:「仲父何如?」宓以簿擊頰,曰:“願明府勿以仲父之言假於小草,民請為明府陳其本紀。 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會昌 ,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 淮、濟四瀆,江為其首,此其一也。 禹生石紐, 今之汶山郡是也。 昔堯遭洪水,鯀所不治,禹疏江決河,東注于海,為 民徐害,生民已來功莫先者,此其二也。 天帝布治房心,決政參伐,參伐則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車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 此便鄙州之阡陌,明府以雅意論之,何若于天下乎?”於是纂逡巡無以復答。 益州闢宓為從事祭酒。 先主既稱尊號,將東征吳,宓陳天時必無其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 建興二年 ,丞相亮領益州牧,選宓迎為別駕,尋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吳遣使張溫來聘,百官皆往餞焉。 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士也。 」及至,溫問曰:「君學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溫復問曰:「天有頭乎?」宓曰:「有之。 」溫曰:「在何方也?」 第20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