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 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于琦。 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 琦乃將亮遊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 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遂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 ,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 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 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絶;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冑,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 且北方之人,不鰼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 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 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 亮與關羽鎮荊州。 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 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掩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 』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 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 」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取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 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 張飛卒後,領司隷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 頃之,又領益州牧。 政事無鉅細,咸決於亮。 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 ,以俟大舉。 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禪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頽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第1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1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