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襲字子緒,穎川定陵人也。 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 襲避亂荊州,劉表待以賓禮。 同郡繁欽數見奇于表,襲喻之曰:「吾所以與子懼來者,徙欲龍蟠幽藪,待時鳳翔。 豈謂劉牧當為撥亂之主而規長(者)委身哉?子若見能不已,非吾徒也。 吾其與子絶矣!」欽慨然曰:「請敬受命。 」襲遂南適長沙。 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許。 襲逃還鄉裡,太祖以為西鄂長。 縣濱南境,寇賊縱橫。 時長吏皆斂民保城郭,不得農業。 野荒民困。 倉庾空虛。 襲自知思結於民 ,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業。 留丁強備守,吏民歡悅。 會荊州出步騎萬人來攻城,襲乃悉召縣吏民任拒守者五十餘人,與之要誓。 其親戚在外欲自營護者,恣聽遣出;皆叩頭願致死。 於是身執矢石,率與戮力。 吏民感恩,咸為用命。 臨陳斬數百級,而襲眾死者三十餘人,其餘十八人盡被創,賊得入城。 襲帥傷痍吏民決圍得出,死喪略盡,而無反背者。 遂收散民,徙至摩陂營,吏民慕而從之如歸。 司隷鐘繇表拜議郎參軍事。 苟彧又薦襲,太祖以為丞相軍祭酒。 魏國既建,為侍中,與王粲、和洽並用。 粲強識博聞,故太祖遊觀出入,多得驂乘,至其見敬不及洽、襲。 襲嘗獨見,至于夜半。 粲性躁競,起坐,曰:「不知公對杜襲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豈有盡邪?卿晝侍可矣,悒悒于此,欲兼之乎!」後襲領丞相長史,隨太祖到漢中討張魯。 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 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夏侯淵為劉備所沒,軍喪元帥,將士失色。 襲與張郃、郭淮糾攝諸軍事,權宜以郃為督,以一眾心,三軍遂定。 太祖東還,當選留府長史鎮守長安,主者所選多不當。 太祖令曰:「釋騏冀而不乘。 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襲為留府長吏,駐關中。 時將軍許攸擁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 太祖大怒,先欲伐之。 群臣多諫:「可招懷攸,共討強敵。 」太祖橫刀于膝,作色不聽。 襲入欲諫,太祖逆謂之曰:「吾計以定,卿勿復言。 」襲曰:「若殿下計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 若殿下計非邪,雖『成宜改之。 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闡乎?」太祖曰:「許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襲曰:「殿下謂許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 」襲曰:「夫‘惟賢知賢,惟聖知聖』,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當路而狐狸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強攻弱,進不為勇,退不為仁。 臣聞千鈎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鍾不以莛撞起音。 今區區之許攸,何足以勞神武哉?」太祖曰:「善。 」遂厚撫攸,攸即歸服。 時夏侯尚暱于太子,情好至密。 襲謂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聞太祖。 文帝初甚不悅,後乃追思。 語在《尚傳》。 其柔而不犯,皆此類也。 文帝即王位,賜爵關內侯。 及踐阼,為督軍糧御史,封武平亭侯,更為督軍糧執法 ,入為尚書。 文帝即位,進封平陽鄉侯。 諸葛亮出秦川,大將軍曹真督軍拒亮,徙襲為大將軍軍師,分邑百戶賜兄基爵關內侯。 真薨,司馬宣王代之,襲復為軍師,增邑三百,並前五百五十戶。 以疾征還,拜太中大夫。 薨,追贈少府,謚曰定侯。 子會嗣。 趙儼字伯然,穎川陽翟人也。 避亂荊州,與杜襲、繁欽通財同計,合為一家。 太祖始迎獻帝都許。 儼謂欽曰:「曹鎮東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吾知歸矣。 」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詣太祖,太祖以儼為朗陵長。 縣多豪猾,無所畏忌。 儼取其尤甚者,收縛案驗,皆得死罪。 儼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思並著。 時袁紹舉兵南侵,遣使招誘豫州諸郡,諸郡多受其命。 惟陽安郡不動,而都尉李通急錄戶調。 儼見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諸郡並叛,懷附者夏收其綿絹,小人樂亂,能無遺恨!且遠近多虞,不可不詳也。 」通曰:「紹與大將軍相持甚急,左右郡縣背叛乃爾。 若綿絹不調送,觀聽者必謂我顧望,有所須待也。 」儼曰:「誠亦如君慮;然當權其輕重,小緩調,當為君釋此患。 」乃書與荀彧曰:「今陽安郡當送綿絹,道路艱阻,必致寇害。 百姓困窮,鄰城並叛,易用傾蕩,乃一方安危之機也。 且此郡人執守忠節,在險不貳。 微善必賞,則為義者勸。 善為國者,藏之於民。 以為國家宜垂慰撫,所斂綿絹,皆俾還之。 」彧報曰:「輒白曹公,公文下郡,綿絹悉以還民。 」上下歡喜,郡內遂安。 人為司空掾屬主簿。 時于禁屯穎陰,樂進屯陽翟;張遼屯長社;諸將任氣,多共不協。 使儼並參三軍,每事訓喻,遂相親睦。 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復為丞相主簿,遷扶風太守。 太祖徙出故韓遂、馬超等兵五千餘人,使平難將軍殷署等督領,以儼為關中護軍,盡統諾軍。 羌虜數來寇害,儼率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 屯田客呂並自稱將軍,聚黨據陳倉,儼夏率署等攻之,賊即破滅。 第1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1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