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公卿以下大議損益,怨以為「古之刺史,奉宣六條,以清靜為名,威風著稱,今可勿令領兵,以專民事。 」俄而鎮北將軍呂昭又領冀州,乃上疏曰:“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術,在於豐財。 豐財者,務本而節用也。 方今二賊未滅,戎車亟駕,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然搢紳之儒,橫加榮慕,扼腕抗論,以孫、吳為首,州郡牧守,咸共忽恤民之術,修將率之事。 農桑之民。 競干戈之業,不可謂務本。 幫藏歲虛而制度歲廣,民力歲衰而賦役歲興,不可謂節用。 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然而二方僭逆,北虜未賓,三邊遭難,繞天略幣;所以統一州之民,經營九州之地,其為艱難,譬策羸馬以取道里,豈可不加意愛惜其力哉?以武皇帝之節儉,府藏充實,猶不能十州擁兵;郡且二十也。 今荊、揚、青、徐、幽、並、雍、涼緣邊諸州皆有兵矣,其所恃內充府庫外製四夷者,惟兗、豫、司、冀而已。 臣前以州郡典兵,則專心軍功,不勤民事,宜別置將守,以盡治理之務;而陛下復以冀州寵秩呂昭。 冀州戶口最多,田多墾闢,又有桑棗之饒,國家徵求之府,誠不當復任以兵事也。 若以北方當須鎮守,自可專置大將以鎮安之。 計所置吏士之費,與兼官無異。 然昭於人才尚復易;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 以此推之,知國家以人擇官,不為官擇人也。 官得其人,則政平訟理;政平故民富實,訟理故囹圄空虛。 陛下踐阼,天下斷獄百數十人,歲歲增多,至五百餘人矣。 民不益多,法不益峻。 以此推之,非政教陵遲,牧守不稱之明效歟?往年牛死,通率天下十能損二;麥不半收,秋種未下。 若二賊遊魂于疆場,飛芻輓粟,千里不及。 究此之術,豈在強兵乎?武士勁卒愈多,愈多愈病耳。 夫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今兗、豫、司、冀亦天下之腹心也。 是以愚臣慺慺,實願四州之牧守,獨修務本之業,以堪四支之重。 然孤論難持,犯欲難成,眾怨難積,疑似難分,故累載不為明主所察。 凡言此者,類皆疏賤;疏賤之言,實未易聽。 若使善策必出於親貴,親貴固不犯四難以求忠愛,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時又大儀考課之制,以考內外眾官。 恕以為用不盡其人,雖才且無益,所存非所務,所務非世要。 上疏曰:《書》稱「明試以功,三考黜陟」,誠帝王之盛制。 使有能當者其官,有功者受其祿,譬猶烏獲之舉千鈎,良、樂之選驥足也。 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臣誠以為其法可粗依,其詳難備舉故也。 語曰:「世有亂人而無亂法。 」若使法可專任,則唐、虞可不須稷、契之佐,殷、周無貴伊、呂之輔矣。 今奏考功者,陳周、漢之法為,綴京房之本旨,可謂明考課之要矣。 于以崇揖讓之風,興濟濟之治,臣以為未盡善也。 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後察舉,試闢公府,為親民長吏,轉以功次補郡守者,或就增秩賜爵,此最考課之急務也。 臣以為便當顯其身,用其言,使具為課州郡之法,法具施行,立必信之賞,施必行之罰。 至于公卿及內職大臣,亦當俱以其職考課之也。 古之三公,坐而論道,內職大臣,納言補闕,無善不紀,無過不舉。 且天下至大,萬機至眾,誠非一明所能偏照。 故君為元首,臣作股肱,明其一體相須而成也。 是以古人稱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支;帝王之業,非一士之略。 由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職辨課可以致雍熙者哉!且布衣之交,猶有務言誓而蹈水火,感知己面而披肝膽,徹聲名而立節義者;況于束帶立朝,致位卿相,所務者非特匹夫之信,所感者非徒知己之惠,所循者豈聲名而已乎!諸蒙寵祿受重任者,不徒欲舉明主唐、虞之上而已;身亦欲廁稷、契之列。 是以古人不患于念治之心不盡,患于自任之意不足,此誠人主使然也。 唐、虞之君,委任稷,契、夔、龍而責成功,及其罪也,殛鯀而放四凶。 今大臣親奉明詔,給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格勤特立,當官不撓貴勢,執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若尸祿以為高,拱默以為智,當官苟在於免負,立朝不忘于容身,潔行遜言以處朝廷者,亦明主所察也。 誠使容身保位,無放退之辜,而盡節在公,抱見疑之勢,公義不修而私議成俗,雖仲尼為謀,猶不能盡一才,又況于世俗之人乎!今之學者,師商、韓而上法術,競以儒家為迂闊,不周世用,此最風俗之流弊,創業者之所致慎也。 後考課竟不行。 第1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1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