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將張嬰、王崇率眾降。 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等四軍,從西陽直向東關,曹休從皖,司馬宣王從江陵。 逵至五將山,休更表賊有請降者,求深入座之。 詔宣王駐軍,逵東與休合進。 逵度賊無東關之備,必並軍于皖;休深入與賊戰,必敗。 乃部署諸將,水陸併進,行二百里,得生賊,言休戰敗,權遣兵斷夾石。 諸將不知所出,或欲待後軍。 逵曰:「休兵敗於外,路絶于內,進不能戰,退不得還,安危之機,不及終日。 賊以軍無後繼,故至此;今疾進,出其不意,此所謂先人以奪其心也,賊見吾兵必走。 若待後軍,賊已斷險,兵雖多何益!」乃兼道進軍,多設旗鼓為疑兵,賊見逵軍,遂退。 逵據夾石,以兵糧給休,休軍乃振。 初,逵與休不善。 黃初中,文帝欲假逵節,休曰:「逵性剛,素侮易諸將,不可為督。 」帝乃止。 及夾石之敗,微逵,休軍幾無救也。 會病篤。 謂左右曰:「受國厚恩,恨不斬孫權以下見先帝。 喪事一不得有所修作。 」薨,謚曰肅侯。 子充嗣。 豫州吏民追思之,為刻石立詞。 青龍中,帝東征 ,乘輦入逵神祠,詔曰:「昨過項,見賈逵碑像,念之愴然。 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長。 途存有忠勛,沒而見思,可謂死而不朽者矣。 其佈告天下,以勸將來。 」充,咸熙中為中護軍。 評曰:“自漢季以來,刺史總統諸郡,賦政于外,非若曩時司察之而已。 太祖創基,迄終魏業,此皆其流稱譽有名實者也。 咸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見述于後也。 任蘇杜鄭倉傳 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也。 漢末擾亂,關東皆震。 中牟令楊原愁恐,欲棄官走。 峻說原曰:「董卓首亂,天下莫不側目,然而未有先發者,非無其心也,勢未敢耳。 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原曰:「為之奈何?」峻曰:「今關東有十餘縣,能勝兵者不減萬人,若權行河南尹事,總而用之,無不濟矣。 」原從其計,以峻為主簿。 峻乃為原表行尹事,使諸縣堅守,遂發兵。 會太祖起關東,入中牟界,眾不知所從,峻獨與同郡張奮議,舉郡以歸太祖。 峻又別收宗族及賓客家兵數百人,願從太祖。 太祖大悅,表峻為騎都尉,妻以從妹,甚見親信。 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給軍。 是時歲譏旱,軍食不足,羽林監穎川棗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為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于許下,得谷百萬斛,郡國列置田官),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 官渡之戰,太祖使峻典軍器糧運。 賊數寇抄絶糧道,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復陣以營衛之,賊不敢近。 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 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為都亭侯,邑三百戶,遷長水校尉。 峻寬厚有度而見事理,每有所陳,太祖多善之。 于饑荒之際,收恤朋友孤遺,中外貧宗,周急繼乏,信義見稱。 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子先嗣。 先薨,無子,國除。 文帝追錄功臣,謚峻曰成侯。 復以峻中子覽為關內侯。 蘇則字文師,扶風武功人也。 少以學行聞,舉孝廉茂才,闢公府,皆不就。 起家為酒泉太守,轉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 太祖征張魯,過其郡,見則悅之,使為軍導。 魯破,則綏定下辯諸氏,通河西道,徙為金城太守。 是時喪亂之後,吏民流散饑窮,戶口損耗,則撫循之甚謹。 外招懷羌胡,得其牛羊,以養貧老。 與民分糧而食,旬月之間,流民皆歸,得數千家。 乃明為禁令,有干犯者輒戮,其從教者必賞。 親自教民耕種,其歲大豐收,由是歸附者日多。 李越以隴西反,則率羌胡圍越,越即請服。 太祖崩,西平麴演叛,稱護羌校尉。 則勒兵討之。 演恐,乞降。 文帝以其功,加則護羌校尉,賜爵關內侯。 後演復結旁郡為亂,張掖張進執太守杜通,酒泉黃華不受太守辛機,進、華皆自稱太守以應之。 又武威三種胡並寇抄,道路斷絶。 武威太守毋丘興告急於則。 時雍、涼諸豪皆驅略羌胡以從進等 ,郡人咸以為進不可當。 又將軍郝昭、魏平先是各屯守金城,亦受詔不得西度。 則乃見郡中大吏及昭等與羌豪帥謀曰:「今賊雖盛,然皆新合,或有脅從,未必同心;因釁擊之,善惡必離,離而歸我,我增而彼損矣。 既獲益眾之實,且有倍氣之勢,率以進討,破之必矣。 若待大軍,曠日持久,善人無歸,必合于惡,善惡既合,勢難卒離。 雖有詔命,違而合權,專之可也。 」於是昭等從之,乃發兵救武威,降其三種胡,與興擊進于張掖。 演聞之,將步騎三干迎則,辭來助軍,而實欲為變。 則誘與相見,因斬之,出以徇軍,其黨皆散走。 則遂與諸軍圍張掖,破之,斬進及其支黨,眾皆降。 演軍敗,華懼,出所執乞降,河西平。 乃還金城。 進封都亭侯,邑三百戶。 第1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