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四年,高祖文皇帝疇諮群公,思求俊乂。 故司徒華歆舉寧應選,公車特徵,振冀遐裔,翻然來翔。 行遇屯厄,遭罹疾病,即拜太中大夫。 烈祖明皇帝嘉美其德,登為光祿勛。 寧疾彌留,未能進道。 今寧舊疾已瘳,行年八十,志無衰倦。 環堵篳門,偃息窮巷,飯鬻餬口,並日而食,吟詠《詩》、《書》,不改其樂。 困而能通,遭難必濟,經危蹈險,不易其節,金聲玉色,久而彌彰。 揆其終始,殆天所祚,當贊大魏,輔亮雍熙。 袞職有闕,群下屬望。 昔高宗刻象,營求賢哲,周文啟龜,以卜良佐。 況寧前朝所表,名德已著,而久棲遲,未時引致,非所以奉遵明訓,繼成前志也。 陛下踐阼,纂承洪緒。 聖敬日躋,超越周成。 每發德音,動諮師傅。 若繼二祖招賢故典,賓禮俊邁,以廣緝熙,濟濟之化,侔于前代。 寧清高恬泊,擬跡前軌,德行卓絶,海內無偶。 歷觀前世玉帛所命,申公、枚乘、周黨、樊英之儔,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 誠宜束帛加璧,備禮徵聘,仍授几杖,延登東序,敷陳墳素,坐而論道,上正璇璣,協和皇極,下阜群生、彞倫攸敘,必有可觀,光益大化。 若寧固執匪石,守志箕山,追跡洪崖,參蹤巢、許。 斯亦聖朝同符唐、虞,優賢揚歷,垂聲千載。 雖出處殊涂,俯仰異體,至于興治美俗,其揆—也。 ” 於是特具安車蒲輪,束帛加璧聘焉。 會寧卒,時年八十四。 拜子邈郎中,後為博士。 初,寧妻先率,知故勸更娶,寧曰:「每省曾子、王駿之言,意常嘉之,豈自遭之而違本心哉?」 時鉅鹿張臶,字子明,穎川胡昭,字孔明,亦養志不仕。 臶少游太學,學兼內外,後歸鄉裡。 袁紹前後闢命,不應,移居上黨。 并州牧高幹表除樂平令,不就,徙遁常山,門徒且數百人,遷居任縣。 太祖為丞相,闢,不詣。 太和中,詔求隱學之士能消災復異者,郡累上臶,發遣,老病不行,廣平太守盧毓到官三日,綱紀白承前致版謁臶。 毓教曰:「張先生所謂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諸侯者也。 此豈版謁所可光飾哉!」但遣主簿奉書致羊酒之禮。 青龍四年辛亥詔書:「張掖郡玄川溢湧,激彼奮蕩,寶石負圖,狀像靈龜,宅于川西,嶷然磐峙,倉質素章,麟鳳龍馬,煥炳成形,文字告命,粲然著明。 太史令高堂隆上言:“古皇聖帝所未嘗蒙,實有魏之禎命,東序之世寶。 」事頒天下。 任令于綽連賫以問臶,臶密謂綽曰:「夫神以知來,不追已往,禎祥先見而後廢興從之。 漢已久亡,魏已得之,何所追興征祥乎!此石,當今之變異而將來之禎瑞也。 」正始元年,戴憑之鳥巢臶門陰。 臶告門人曰:「夫戴鵀陽鳥,而巢門陰,此凶祥也。 」乃援琴歌詠,作詩二篇,旬日而卒,時年一百五歲。 是歲,廣平太守王肅至官,教下縣曰:「前在京都,聞張子明。 來至問之,會其已亡,致痛惜之。 此君篤學隱居,不與時競,以道樂身。 昔絳縣老人屈在泥舉涂,趙孟升之,諸侯用睦。 愍其耄勤好道而不蒙榮寵,書到,遣吏勞問其家,顯題門戶,務加殊異,以慰既往,以勸將來。 」 胡昭始避地冀州,亦辭袁紹之命,遁還鄉裡。 太祖為司空丞相,頻加禮闢。 昭往應命。 既至,自陳一介野生,無軍國之用,歸誠求去。 太祖曰:「人各有志,出處異趣,勉卒雅尚,義不相屈。 」昭乃轉居陸渾山中,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娛。 閭裡敬而愛之。 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 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 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 固率將十餘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遺民,安復社稷。 狼等遂南附關羽。 羽授印給兵,還為寇賊,到陸渾南長樂亭,自相約誓,言:「胡居士賢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 」一川賴昭,咸無怵惕。 天下安輯,徙宅宜陽。 正始中,膘騎將軍趙儼、尚書黃休、郭彞、散騎常侍荀顗、鐘毓、太仆庚嶷、弘農太守何楨等遞薦昭曰:「天真高潔,老而彌篤。 玄虛靜素,有夷,皓之節。 宜蒙征命,以勵風俗。 」至嘉平二年,公車特徵,會卒,年,八十九,拜子纂郎中。 初,昭善史書,與鐘繇、邯鄲淳、衛顗、韋誕並有名,尺牘之跡,動見模楷焉。 評曰:“袁渙、邴原、張范躬履清蹈,進退以道,蓋是貢禹、兩龔之匹。 涼茂、國淵亦其次也。 張承名行亞范,可謂能弟矣。 田疇抗節,王修忠貞,足以矯俗;管寧淵雅高尚,確然不拔;張臶、胡昭闔門守靜,不營當世:故並錄焉。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 少樸訥,好擊劍,尚武事。 年二十三,鄉移為正,始感激,讀《論語》、《韓詩》。 至年二十九,乃結公孫方等就鄭玄受學。 學未期,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玄與門人到不其山避難。 時谷糴縣乏,玄罷謝諸生。 琰既受遣,而寇盜充斥,西道不通。 於是周旋青、徐、兗、豫之郊,東下壽春,南望江、湖。 自去家四年乃歸,以琴書自娛。 大將軍袁紹聞而闢之。 時士卒橫暴,掘發丘隴。 琰諫曰:「昔孫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雖湯武不能以戰勝。 』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宜敕郡縣俺骼埋胔,示憎怛之愛,追文王之仁。 」紹以為騎都尉。 後紹治兵黎陽,次於延津,琰復謙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宇」。 紹不聽,遂敗於官渡。 及紹卒,二子交爭,爭欲得琰。 琰稱疾固辭,由是獲罪,幽于囹圄,賴陰夔、陳琳營救得免。 第10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