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綉在南陽,詡陰結綉,綉遣人迎詡。 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 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 綉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 」詡遂往,綉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 詡說綉與劉表連和。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軍退,綉自追之。 詡謂綉曰:「不可追也,追必敗。 」綉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 詡謂綉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綉謝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 」銹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 問詡曰:「綉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 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 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鋭,故知必敗。 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綉乃服。 是後,太祖拒袁紹于官渡,紹遣人招綉,並與詡書結援。 綉欲許之,詡顯于綉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綉驚懼曰:「何至于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 」綉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 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 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從三也。 願將軍無疑!」綉從之,率眾歸太祖。 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冀州未平,留參司空軍事。 袁紹圍太祖于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 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 」太祖曰:「善。 」乃並兵出,圍擊紹三十餘里營,破之。 紹軍大潰,河北平。 太祖領冀州牧,徙詡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 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太祖後與韓遂、馬超戰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並求任子。 詡以為可偽許之。 又問詡計策,詡曰:「離之而已。 」太祖曰:「解。 」一承用詡謀。 語在《武紀》。 卒破遂、超,詡本謀也。 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 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 ,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 如此而已。 」文帝從之,深自砥顧。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 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 」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文帝即位,以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邑三百,並前八百戶。 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訪為列侯。 以長子穆為駙馬都尉。 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 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 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 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 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 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 」文帝不納。 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詡年七十七,薨,溢曰肅侯,子穆嗣,歷位郡守。 穆薨,子模嗣。 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袁渙宇曜卿,陳郡扶樂人也。 父滂,為漢司徒。 當時諸公子多越法度,而渙清靜,舉動必以禮。 郡命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 後闢公府,舉高第,遷侍御史。 除譙令,不就。 劉備之為豫州,舉渙茂才。 後避地江、淮間,為袁術所命。 術每有所咨訪,渙常正議,術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禮也。 頃之,呂布擊術于阜陵,渙往從之,遂復為布所拘留。 布初與劉備和親,後離隙。 布欲使渙作書詈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 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 」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有辱人,不聞以罵。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 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獨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 布誅,渙得歸太祖。 第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