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至,不得立,自號車騎將軍。 由是譚、尚有隙。 太祖北征譚、尚。 譚軍黎陽,尚少與譚兵,而使逢紀從譚。 譚求益兵,配等議不與。 譚怒,殺紀。 (2)太祖渡河攻譚,譚告急於尚。 尚欲分兵益譚,恐譚遂奪其衆,乃使審配守鄴,尚自將兵助譚,與太祖相拒于黎陽。 自(2)*(9)*月至*(九)**(2)*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入城守。 太祖將圍之,乃夜遁。 追至鄴,收其麥,拔陰安,引軍還許。 太祖南征荊州,軍至西平。 譚、尚遂舉兵相攻,譚敗奔平原。 尚攻之急,譚遣辛毗詣太祖請救。 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 (3)尚聞太祖北,釋平原還鄴。 其將呂曠、呂翔叛尚歸太祖,譚復陰刻將軍印假曠、翔。 太祖知譚詐,與結婚以安之,乃引軍還。 尚使審配、蘇由守鄴,復攻譚平原。 太祖進軍將攻鄴,到洹水,去鄴五十里,由欲為內應,謀泄,與配戰城中,敗,出奔太祖。 太祖遂進攻之,為地道,配亦于內作塹以當之。 配將馮禮開突門,內太祖兵三百餘人,配覺之,從城上以大石擊突中柵門,柵門閉,入者皆沒。 太祖遂圍之,為塹,周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 配望而笑之,不出爭利。 太祖一夜掘之,廣深二丈,決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 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之,依西山來,東至陽平亭,去鄴十七里,臨滏水,舉火以示城中,城中亦舉火相應。 配出兵城北,欲與尚對決圍。 太祖逆擊之,敗還,尚亦破走,依曲漳為營,太祖遂圍之。 未合,尚懼,遣陰夔、陳琳乞降,不聽。 尚還走濫口,進復圍之急,其將馬延等臨陳降,衆大潰,尚奔中山。 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其家,城中崩沮。 配兄子榮守東門,夜開門內太祖兵,與配戰城中,生禽配。 配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 遂斬之。 (4)高幹以并州降,復以干為刺史。 注(1)典論曰:譚長而惠,尚少而美。 紹妻劉氏愛尚,數稱其才,紹亦奇其貌,欲以為後,未顯而紹死。 劉氏性酷妒,紹死,殭屍未殯,寵妾五人,劉盡殺之。 以為死者有知,當復見紹于地下,乃叞頭墨面以毀其形。 尚又為盡殺死者之家。 注(2)英雄記曰:紀字元圖。 初,紹去董卓出奔,與許攸及紀俱詣冀州,紹以紀聰達有計策,甚親信之,與共舉事。 後審配任用,與紀不睦。 或有讒配于紹,紹問紀,紀稱「配天性烈直,古人之節,不宜疑之」。 紹曰:「君不惡之邪?」紀答曰:「先日所爭者私情,今所陳者國事。 」 紹善之,卒不廢配。 配由是更與紀為親善。 注(3)魏氏春秋載劉表遺譚書曰:“天篤降害,禍難殷流,尊公殂殞,四海悼心。 賢胤承統,遐邇屬望,咸欲展佈旅力,以投盟主,雖亡之日,猶存之願也。 何寤青蠅飛于干旍,無極游于二壘,使股肱分為二體,背膂絶為異身!昔三王五伯,下及戰國,父子相殘,蓋有之矣; 然或欲以成王業,或欲以定霸功,或欲以顯宗主,或欲以固頉嗣,未有棄親即異,扤其本根,而能崇業濟功,垂祚後世者也。 若齊襄復九世之讎,士【】卒荀偃之事,是故春秋美其義,君子稱其信。 夫伯游之恨于齊,未若*(文公)**(太公)*之忿曹;宣子之承業,未若仁君之繼統也。 且君子之違難不適讎國,豈可忘先君之怨,棄至親之好,為萬世之戒,遺同盟之恥哉! 冀州不弟之毝,既已然矣;仁君當降志辱身,以匡國為務;雖見憎于夫人,未若鄭莊之於姜氏,兄弟之嫌,未若重華之於象傲也。 然莊公有大隧之樂,象受有鼻之封。 願棄捐前忿,遠思舊義,復為母子昆弟如初。 ”又遺尚書曰:「知變起辛、郭,禍結同生,追閼伯、實沈之蹤,忘常棣死喪之義,親尋干戈,殭屍流血,聞之哽咽,雖存若亡。 昔軒轅有涿鹿之戰,周武有商、奄之師,皆所以翦除穢害而定王業,非強弱之*(事)*爭,喜怒之忿也。 故雖滅親不為尤,誅兄不傷義。 今二君初承洪業,纂繼前軌,進有國家傾危之慮,退有先公遺恨之負,當唯義是務,唯國是康。 何者?金木水火以剛柔相濟,然後克得其和,能為民用。 今青州天性峭急,迷于曲直。 仁君度數弘廣,綽然有餘,當以大包小,以優容劣,先除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後,乃議曲直之計,不亦善乎!若留神遠圖,克己復禮,當振【】長驅,共銟王室,若迷而不反,違而無改,則胡夷將有誚讓之言,況我同盟,復能暞力為君之役哉?此韓盧、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父之獲者也。 憤踴鶴望,冀聞和同之聲。 若其泰也,則袁族其與漢升降乎!如其否也,則同盟永無望矣。 」譚、尚盡不從。 漢晉春秋載審配獻書於譚曰:“春秋之義,國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 苟有圖危宗廟,敗亂國家,王綱典律,親簄一也。 是以周公垂泣而蔽管、蔡之獄,季友歔欷而行針叔之鴆。 何則? 第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