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在乎自己幹了什麼,更不顧手段如何陰險狡詐,只要能滿足自己的慾望就行。 ”在談及遠古時代的異教賢人時,他說:“他們的生活比起我們來,不知要好過多少倍;無論是在文明禮儀,還是對世俗社會的鄙視上。 他們歡快。 富足、榮耀。 這一切在亞裡士多德、塞內加、圖裡及阿維森納、阿爾法拉比烏斯、柏拉圖、蘇格拉底和其他人的著述中都可以讀到。 這樣,他們不僅得到了智慧的奧秘,而且發現了所有的知識。 ”羅吉爾·培根的這些觀點是和他同時代的文人學土的觀點一致的,他們中沒有一個對自己所處的時代表示喜歡。 我從來就不相信,這種悲觀論調有任何形而上學的原因。 原因就在於戰爭、貧困和暴行。 克魯齊先生最為感傷的章節之一是關於愛的問題的。 事情似乎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對愛情評價很高,而我們這些具有現代複雜意識的人則已經看穿了它。 “對疑心重重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人來說,愛情執行着一種功能,這種功能只有被拋棄了的上帝才會具有。 面對愛情,許多甚至最為頑固不化的人,時間也變得神秘莫測了。 他們發現自己面對著某種事物,這種事物喚醒了他們頭腦中的獨特的虔誠意識;而且他們感到,哪怕在生命的深處,都應該奉獻出那不容置疑的忠誠。 對他們來說,愛情就是上帝,為之不惜犧牲一切。 同時,愛情應像上帝一樣,它通過賦予生活以一種尚未得到解析的意義,來獎賞信仰者。 我們——比起他們來——已經習慣了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但卻沒有習慣于一個無愛情的世界;我們只有習慣于這個無愛情的世界時,才會理解無神論究竟意味着什麼。 ” 奇怪的是,我們時代的年輕人對維多利亞時代的看法,與生活于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看法,差異竟是如此之大。 我記得兩位老太太,她們都是那個時期某些方面的典型人物。 我從小就熟悉她們。 一位是清教徒,另一位是伏爾泰門徒。 前者抱怨道,關於愛情的詩歌實在太多了,而愛情其實是個沒有意義的話題。 後者則指出:「沒有誰能夠反駁我。 我一再重申,破第七誡不如破第六誡那麼壞,因為不管如何,這總要取得對方的同意才行。 」這兩種觀點同克魯奇先生所刻劃的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人的觀點大異其趣。 他的意見顯然來自某些作家,這些作家同他們所處的環境一點兒也不合拍。 最好的例子,我想莫過于羅伯特·布朗于了。 然而我不得不承認,他的愛情觀裡有點迂腐氣味。 感謝上帝,他最卑微的美安眾生自誇靈魂有兩面,一面對著蒼天,一面顯示給他心愛的女人! 這就是說,對待整個世界的唯一可能的態度便是戰鬥。 為什麼呢?因為這世界是殘酷的,布朗寧會這麼回答。 我們則會說,因為這世界不會如你所想的那樣接受你。 一對夫婦可能會結成像布朗寧夫妻那樣的相互敬慕的社會。 不管你的勞動值得稱讚與否,如果有一個人時刻陪伴着你,不停地誇獎你,那總會是一件很討人喜歡的事兒。 當布朗寧責備菲茨傑拉德竟沒有膽量稱讚《奧羅拉·利》一詩時,無疑他認為自己是個真正的男子漢、是個真正可靠的伴侶。 我不覺得這種雙方的批評功能的完全缺失是值得稱讚的。 這與恐懼感、以及試圖在遭到無情的。 公正的批評時尋求庇護的慾望緊密相關。 許多老單身漢會從他們自己家裡獲得同樣的滿足。 我自己在維多利亞時代生活得太久,按照克魯奇提出的標準,我是難以成為現代人了。 無論如何,我絶對沒有喪失對愛情的信仰,但是我所信仰的這種愛情,卻不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人所羡慕的。 這種愛充滿歷險並且明若觀火,在它給予善的知識時,並沒有把邪惡遺忘,更不去故作神聖純潔。 把這些特徵歸諸那種為人崇尚的愛,乃是性禁忌的結果。 維多利亞時代的人深信,大多數性活動是邪惡的,於是不得不將一些誇張言詞貼在他所認同的那種愛上。 那時候的性饑餓比現在厲害得多,這無疑更使人誇大性活動的重要性,正如苦行僧們所做的那樣。 今天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混亂時期,許多人拋棄了舊的準則,卻還沒有獲得新的準則。 這給他們帶來了許多麻煩。 由於潛意識中他們仍然信奉舊的準則,所以當這些麻煩到來時,便產生了絶望、悔恨和憤世嫉俗的心理。 我不認為發生了這種情況的人是很多的,但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暢言無忌的人。 我想,要是把今天的成功的年輕人與維多利亞時代的這種人作一比較,就會發現,比起60年前來,今天的青年享有更多的愛情幸福,對愛情價值也有更為真誠的信仰。 某些人走向憤世嫉俗的原因是,舊觀念對無意識的壓抑統治,以及理智的倫理道德的缺失,而今天人們正是據此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解決的辦法不在於對過去的哀悼、懷念,而在於以一種勇敢的態度去接受現代世界的現狀,下定決心,把各個陰暗角落裡的、已為人所摒棄的迷信思想剷除乾淨。 要簡略地說明人為什麼重視愛情是很難的,不過我還是樂意一試。 愛情之所以引人重視,首先在於——這一點雖然並不是愛情的最大價值,但卻為其他一切價值所必需——它本身是快樂的源泉。 哦愛情!他們太錯怪你了 說什麼你的甜蜜便是憂傷, 當你結出豐碩的果實 還有什麼比它更為甜蜜芬芳。 第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幸福論》
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