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屬的性狀是在物種最初從共同祖先分出來以前就已經遺傳下來了,此後它們沒有發生什麼變異,或者只出現了些許的差異,所以時至今日它們大概就不會變異了。 另一方面,同屬的某一物種與另一物種的不同各點就叫做物種的性狀。 因為這些物種的性狀是在物種從一個共同祖先分出來以後,發生了變異並且出現了差異,所以它們大概還應在某種程度上常常發生變異,至少比那些長久保持穩定的那些體制的部分,更易變異。 第二性徵易生變異。 ——我想無須詳細討論,博物學者們都會承認第二性徵是高度變異的。 他們還會承認,同群的物種彼此之間在第二性徵上的差異,比在體制的其他部分上的差異更加廣泛。 例如,比較一下在第二性徵方面有強烈表現的雄性鶉鷄類之間的差異量與雌性鶉鷄類之間的差異量,便可明了。 這些性狀的原始變異性的原因還不明顯;但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它們沒有像其他性狀那樣地表現了固定性和一致性,因為它們是被性選擇所積累起來的,而性選擇的作用不及自然選擇作用那樣嚴格,它不致引起死亡,只是使較為不利的雄性少留一些後代而已。 不管第二性徵的變異性的原因是什麼,因為它們是高度變異的,所以性選擇就有了廣闊的作用範圍,因而也就能夠成功地使同群的物種在第二性徵方面比在其他性狀方面表現較大的差異量。 同種的兩性間第二性徵的差異,一般都表現在同屬各物種彼此差異所在的完全相同的那一部分,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 關於這一事實,我願舉出列在我的表中最前面的兩個事例來說明;因為在這些事例中,差異具有非常的性質,所以它們的關係決不是偶然的。 甲蟲足部附節的同樣的數目,是極大部分甲蟲類所共有的一種性狀;但是在木吸蟲科(Engldx)①裡,如韋斯特伍得(Westwood)所說的,附節的數目變異很大;並且在同種的兩性間,這個數目也有差異。 還有,在掘地性膜翅類裡,翅脈是大部分所共有的性狀,所以是一種高度重要的性狀;但是在某些屬裡,翅脈因物種不同而有差異,並且在同種的兩性間也是如此。 盧伯克爵士(Sir.J·Lubbock)近來指出,若干小形甲殼類動物極好地說明了這一法則。 「例如,在角鏢水蚤(Pontella)屬裡,第二性徵主要是由的觸角和第五對腳表現出來的:同時物種的差異也主要表現在這些器官方面。 」這種關係對於我的觀點有明顯的意義:我認為同屬的一切物種之必然由一個共同祖先傳下來與任何一個物種的兩性由一個共同祖先傳下來是一樣的。 因此,不管共同祖先或它的早期後代的哪一部分成為變異的,則這一部分的變異極其可能要被自然選擇或性選擇所利用,以使若干物種在自然組成中適于各自位置,而且使同一物種的兩性彼此適合,或者使雄性在佔有雌性方面適于和其他雄性進行鬥爭。 最後,我可以總結,物種的性狀,即區別物種之間的性狀,比屬的性狀,即一切物種所具有的性狀,具有更大的變異性;——一個物種的任何部分與同屬其他物種的同一部分相比較,表現異常發達時,這一部分常常具有高度的變異性;一個部分無論怎樣異常發達,如果這是全部物種所共有的,則其變異性的程度是輕微的;——第二性徵的變異性是大的,並且在親緣密切的物種中其差異是大的;第二性徵的差異和通常的物種差異,一般都表現在體制的同一部分,——這一切原理都是緊密關聯在一起的。 這主要是由於,同一群的物種都是一個共同祖先的後代,這個共同祖先遺傳給它們許多共同的東西,——由於晚近發生大量變異的部分,比遺傳已久而未曾變異的部分,可能繼續變異下去,——由於隨着時間的推移,自然選擇能夠或多或少地完全克服返祖傾向和進一步變異的傾向,由於性選擇不及自然選擇那樣嚴格,——更由於同一部分的變異,曾經被自然選擇和性選擇所積累,因此就使它適應了第二性徵的目的以及一般的目的。 不同的物種呈現相似的變異,所以一個物種的一個變種常常表現一個近似物種所固有的一種性狀,或者復現一個早期祖代的某些性狀。 ——觀察一下我們的家養族,就會極其容易地理解這些主張。 地區相隔遼遠的一些極不相同的鴿的品種,呈現頭生逆毛和腳生羽毛的亞變種——這是原來的岩鴿所不曾具有的一些性狀;所以,這些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族的相似變異。 突胸鴿常有的十四枝或者甚至十六枝尾羽,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變異,它代表了另一族即扇尾鴿的正常構造。 第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物種起源》
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