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極複雜的問題所許可的範圍內,現在對通過自然選擇產生新種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總起來說一說。 我的結論是,對陸棲生物來說,地面經過多次變動的廣大地區,最有利於產生許多新生物類型,它們既適于長期的生存,也適于廣泛的分佈。 如果那地區是一片大陸,生物的種類和個體都會很多,因而就要陷入嚴厲的鬥爭。 如果地面下陷,變為分離的大島,每個島上還會有許多同種的個體生存着;在各個新種分佈的邊界上的雜交就要受到抑制;在任何種類的物理變化之後,遷入也要受到妨礙,所以每一島上的自然組成中的新場所,勢必由於舊有生物的變異而被填充;時間也能允許各島上的變種充分地變異和改進。 如果地面又升高,再變為大陸,那裡就會再發生劇烈的鬥爭;最有利的或最改進的變種,就能夠分佈開去,改進較少的類型就會大部絶滅,並且新連接的大陸上的各種生物的相對比例數便又發生變化;還有,這裡又要成為自然選擇的優美的活動場所,更進一步地來改進生物而產生出新種來。 我充分承認,自然選擇的作用一般是極其緩慢的。 只有在一個區域的自然組成中還留有一些地位,可以由現存生物在變異後而較好地佔有,這時自然選擇才能發生作用。 這種地位的出現常決定於物理變化,這種變化一般是很緩慢的。 此外還決定於較好適應的類型的遷入受到阻止。 少數舊有生物一發生變異,其他生物的互相關係就常被打亂;這就會創造出新的地位,有待適應較好的類型填充進去;但這一切進行得極其緩慢,雖然同種的一切個體在某種微小程度上互有差異,但是要使生物體制的各部分發生適宜的變化,則常需很長時間。 這種結果又往往受到自由雜交所顯著延滯。 許多人會說這數種原因已足夠抵消自然選擇的力量了。 我不相信會如此。 但我確相信自然選擇的作用一般是極其緩慢的,須經過長久的時間,並且只能作用於同一地方的少數生物。 我進一步相信此等緩慢的、斷續的結果,和地質學告訴我們的這世界生物變化的速度和方式很相符合。 選擇的過程雖然是緩慢的,如果力量薄弱的人類尚能在人工選擇方面多有作為,那末,在很長的時間裡,通過自然力量的選擇,即通過最適者的生存,我覺得生物的變異量是沒有止境的,一切生物彼此之間以及與它們的物理的生活條件之間互相適應的美妙而複雜的關係,也是沒有止境的。 因自然選擇而絶滅 在《地質學》的一章裡還要詳細討論這一問題;但因為它和自然選擇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這裡必須談到它。 自然選擇的作用全在於保存在某些方面有利的變異,隨之引起它們的存續。 由於一切生物都按照幾何比率高速度地增加,所以每一地區都已充滿了生物;於是,有利的類型在數目上增加了,所以使得較不利的類型常常在數目上減少而變得稀少了。 地質學告訴我們說,稀少就是絶滅的預告。 我們知道只剩下少數個體的任何類型,遇到季候性質的大變動,或者其敵害數目的暫時增多,就很有可能完全絶滅。 我們可以進一步他說,新類型既產生出來了,除非我們承認具有物種性質的類型可以無限增加,那末許多老類型勢必絶滅。 地質學明白告訴我們說,具有物種性質的類型的數目並沒有無限增加過;我們現在試行說明,為什麼全世界的物種數目沒有無限增加。 我們已經看到個體數目最多的物種,在任何一定期間內,有產生有利變異的最好機會。 關於這一點我們已經得到證明,第二章所講的事實指出,普通的、廣佈的即占優勢的物種,擁有見于記載的變種最多。 所以個體數目稀少的物種在任何一定期間內的變異或改進都是遲緩的;結果,在生存鬥爭中,它們就要遭遇到普通物種的已經變異了的和改進了的後代的打擊。 根據這些論點,我想,必然會有如下的結果:新物種在時間的推移中通過自然選擇被形成了,其他物種就會越來越稀少,而終至絶滅。 那些同正在進行變異和改進中的類型鬥爭最激烈的,當然犧牲最大。 我們在《生存鬥爭》一章裡已經看到,密切近似的類型,——即同種的一些變種,以及同屬或近屬的一些物種,——由於具有近乎相同的構造、體質、習性,一般彼此進行鬥爭也最劇烈;結果,每一新變種或新種在形成的過程中,一般對於和它最接近的那些近親的壓迫也最強烈,並且還有消滅它們的傾向。 我們在家養生物裡,通過人類對於改良類型的選擇,也可看到同樣的消滅過程。 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奇異的例子,表明牛、綿羊以及其他動物的新品種,花卉的變種,是何等迅速地代替了那些古老的和低劣的種類。 在約克郡,我們從歷史中可以知道,古代的黑牛被長角牛所代替,長角牛「又被短角牛所掃除,好像被某種殘酷的瘟疫所掃除一樣」(我引用一位農業作者的話)。 性狀的分歧 第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物種起源》
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