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山與地俱有,石與山俱有,豈開闢以來,即預知有程邈隷書歟?即預知有東坡赤壁賦歟?即曰山孕此石,在宋以後,又誰使仿此字,誰使題此語歟?然則天工之巧,無所不有,精華蟠結,自成文章。 非常理所可測矣。 世傳河圖洛書,出於北宋,唐以前所未見也,河圖作黑白圈五十五,洛書作黑白圈四十五,考孔安國論語注,稱河圖即八卦。 (孔安國論語注今已不傳,此條乃何晏論語集解所引。 )是孔氏之門,本無此五十五點之圖矣,陳摶何自而得之?至洛書既謂之書,當有文字,乃亦四十五圈,與河圖相同,是宜稱洛圖,不得稱書,系詞又何以別之曰書乎?劉向劉歆班固,並稱洛書有文,孔穎達尚書正義並詳載其字數。 (洪範初一曰五行一章,疏曰五行志全載此一章,雲此六十五字皆洛書本文,計天言簡要,必無次第之數。 初一曰等二十七字,是禹加之也。 其敬用農用等一十八字,大劉及顧氏以為龜背先有,總三十八字,小劉以為敬用等皆禹所敘第,其龜文惟有二十字云云。 雖所說字數不同,而足見由漢至唐,洛書無黑白點之偽圖也,)觀此硯山,知石紋成字,鑿然不誣,未可執盧辨晚出之說。 (明堂九室法龜文,始見北齊盧辨大戴禮注。 朱子以鄭康成說,偶誤記也,)遂以太乙九宮真為神禹所受也。 (今術家所用洛書,乃太乙行九宮法,出於易緯乾鑿度,即漢書藝文志所謂太乙家,當明原不稱為洛書也。 ) ●表兄劉香畹言,昔官閩中,聞有少婦,素幽靜。 歿葬山麓,每月明之夕,輒遙見其魂,反接縛樹上,漸近則無睹,莫喻其故也。 余曰:此有所示也,人莫喻其受譴之故,而必使人見其受譴,示人所不知,鬼神知之也。 ●陳太常楓厓言,一童子年十四五,每睡輒作呻吟聲,疑其病也。 問之,雲無有。 既而時作囈語,呼之不醒,其語頗了了。 諦聽皆媟狎之詞,其呻吟亦受淫聲也。 然問之終不言。 知為魅,牒于社公,夜夢社公曰:魅誠有之。 非吾力所能制也。 乃牒于城隍。 越一宿,城隍祠中泥塑控馬卒,無故首自隕。 始悟社公所謂力不能制也。 然一騶耳,未必城隍之所愛;即城隍之所愛,神正直而聰明,亦必不以所愛之故,曲法庇一騶。 牒一陳而伏冥誅,城隍之心事昭然矣。 彼社公者,乃揣摩顧畏,隱忍而不敢言,其視城隍何如也。 城隍之視此社公又何如也。 ●趙太守書三言,有夜遇狐女者,近前挑之,忽不見。 俄飛瓦擊落其帽。 次日睡起,見窗紙細書一詩曰:深院滿枝花,只應蝴蝶采,皀皀草下蟲,爾有蓬蒿在。 語殊輕薄,然風致楚楚,宜其不愛紈袴兒。 ●田白岩言,嘗與諸友扶乩,其仙自稱真山民,宋末隱君子也。 按山民有詩集,今著錄四庫全書中。 倡和方洽,外報某客某客來,乩忽不動。 他日復降,眾叩昨遽去之故,乩判曰:此二君者,其一世故太深,酬酢太熟,相見必有諛詞數百句,雲水散人拙于應對,不如避之為佳;其一心思太密,禮數太明,其與人語,恆字字推敲,責備無已,閒雲野鶴,豈能耐此苛求,故逋逃尤恐不速耳。 後先姚安公聞之,曰:此仙究狷介之士,器量未宏。 ●從兄懋園言,乾隆丙辰鄉試,坐秋字型大小中,續一人入號,號軍問姓名籍貫,拱手致賀曰:昨夢女子持杏花一枝插號舍上,告我曰:明日某縣某人至,為言杏花在此地,君名姓籍貫適符,豈非佳兆哉。 其人愕然失色,竟不解考具,稱疾而出。 鄉人有知其事者曰:此生有小婢名杏花,逼亂之而終棄之,竟流落不知所終,意其賫恨以歿矣。 ●從孫樹森言,晉人有以資產托其弟而行商于外者,客中納婦,生一子,越十餘年,婦病卒,乃攜子歸。 弟恐其索還資產也,誣其子抱養異姓,不得承父業,糾紛不決,竟鳴于官。 官故憒憒,不牒其商所問其贋,而依古法滴血試,幸血相合,乃笞逐其弟。 弟殊不信滴血事,自有一子,刺血驗之果不合,遂執以上訴。 謂縣令所斷不足據。 鄉人惡其貪媢,無人理。 僉曰:其婦夙與其私昵,子非其子,血宜不合。 眾口分明,具有徵驗,卒證實奸狀,拘婦所歡鞫之,亦俯首引伏,弟愧不自容,竟出婦逐子,竄身逃去,資產反盡歸其兄,聞者快之。 按陳業滴血,見汝南先賢傳。 則自漢已有此說。 然余聞諸老吏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論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凍使極冷,或夏月以鹽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雖至親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讞。 然此令不刺血,則商之弟不上訴,商之弟不上訴,則其婦之野合生子,亦無從而敗。 此殆若或使之,未可全咎此令之泥古矣。 ●都察院蟒,餘載于灤陽消夏錄中,嘗兩見其蟠跡,非烏有子虛也。 吏役畏之,無敢至庫深處者。 壬子二月,奉旨修院署,余啟庫檢視,乃一無所睹,知帝命所臨,百靈懾伏矣。 院長舒穆嚕公因言,內閣學士札公祖墓亦有巨蟒,恆遙見其出入曝鱗,墓前兩槐樹,相距數丈,首尾各掛于一樹,其身如彩虹橫亙也。 後葬母卜壙,適當其地,祭而祝之,果率其族類千百,蜿蜓去。 葬畢乃歸。 去時其行如風,然漸行漸縮,乃至長僅數尺,蓋能大能小,已具神龍之技矣。 乃悟都察院蟒,其圍如柱,而能出入窗欞中,隙才寸許,亦猶是也。 第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閱微草堂筆記》
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