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旁卻把妖屍愁急了個不亦樂乎。 仇敵法力之高,出乎意料,沒等妖法完成,鼎蓋已開。 尤可慮的是自己最畏懼的絶滅光線,竟傷她不了,平安退落。 此時對方破綻毫無,稍一妄動,打草驚蛇,再想入網,固比登天還難。 如其就此退去,也是無如之何。 不下手,又不甘心。 方在疑慮不決,易靜連人帶法寶化作一團光華,二次飛向鼎上。 妖屍看出易靜這等行徑,正合心意。 知道鼎中還藏有一種極猛烈無比的太陰元磁的吸力,萬無破法,大五行絶滅神光便是它上層掩蔽,互相生剋。 這層遮蔽微有破裂,休說還要深入,只要對準鼎心花蕊,任你多高道力的能手,也被吸了進去,直到煉化成了劫灰以前,便是天仙也難將鼎打開,不死不已。 自己用盡心力苦煉了兩件法物,異日欲以魔教中最神奇的移形代禁之法,泄去鼎中太陰元磁真氣吸力,也只姑且擬議,到不得已時,勉力一試,並無把握。 不想仇敵自投羅網。 那些防身飛劍、法寶越強、吸力越大,何況自己又安排好了毒手,便不下去,也要冷不防倒反禁遁,五行逆運往中央一迫,將四外封鎖,迫向中心,使其對準鼎心花萼。 同時犯險飛向鼎上,拼卻葬送一件心愛法寶,打入鼎內,衝破一綫光層,將真氣吸力引發出來,制敵死命。 這樣真是再妙沒有。 妖屍這裡劍拔弩張,躍躍欲試。 易靜哪知厲害,到了鼎上,停住下視,見鼎內光霞飛漩,激射起千重精芒電閃,比起適纔初見,還要顯得威力驚人。 光層之下,第一次來時所見情景,分毫也看不出來。 想起聖姑遺偈留音,曾有「妄動者死」之言。 通誠祝告,如已獲允,縱不似上次開鼎那等容易,形勢何致如此嚴重?反正不久便竟全功,何須犯險亟亟?心方有點畏難躊躇,略生悔念,猛瞥見四外五色光華亂閃,五遁威力齊煥金光,潮湧而來。 事前未見警兆,還不知妖屍暗算,只當是犯了聖姑禁約,妄開寶鼎所致。 變生倉猝,驟出意外,妖屍又是處心積慮,猛以全力相加。 五行逆動,正是反克,比起正常威力加倍。 易靜人在鼎蓋與鼎口的中間,四外全被遁光封閉,急切間難於抵禦。 人在飛劍、法寶防護之下,雖然無傷,但是利不抵害遠甚。 不施展法寶,人必受遁光的重壓環攻;稍一施為,便將元磁真氣引動,本就易於激發禍事。 妖屍更是陰毒,禁遁雖發,卻不現形,只在暗施妖法,故意現出一面破綻,誘敵入網。 說時遲,那時快,易靜驚疑百忙中,瞥見左側一面遁光稍弱,恰巧又是癸水逆生出的戊土,知道土遁主宮已破,此是別宮化生出來的戊土。 欲以法寶,開通出一條道路,稍微緩手,以便行法制止。 心還暗幸妖屍未曾警覺,未湊熱閙,起手便是一粒牟尼散光丸發將出去。 哪知她這裡不施法寶,尚逃不出羅網,這一施為,入阱更快。 散光丸剛剛發出,妖屍的一件法寶也同時發出,恰巧迎個正着。 隨着晶丸散裂,精芒借一擋之勢,竟以全力往鼎中飛射下去。 易靜正待隨着散光丸往側面衝出,就這變生瞬息之際,瞥見一溜綠陰陰的光華飛來,射入鼎內。 看出是件妖邪法寶,心方一動,猛又瞥見下面大五行絶滅光線倏地高漲飛漩,神光電雨,宛如一圈光網,由四方八面反兜上來,勢子比電還急。 剛暗道一聲:「不妙!」猛聽得妖屍格格怪笑之聲,起自身後。 未及回顧,猛覺得身子一緊,由鼎內神光分合中,突升起一股大得不可思議的吸力,將人裹了個緊,不禁大驚。 忙運玄功猛掙時,連人帶身外寶光全被吸住,哪裡還掙得脫。 同時那四邊飛起的光線,已與上空鼎蓋沿邊相連,密無縫隙,好似一蓬光絲將人包在中心兜緊,上面空懸着的鼎蓋立往下壓來。 同時隨着格格怪笑聲中,似見妖屍影子在光層外閃了一閃,也未十分看真。 跟着眼前一暗,連人帶寶全被吸入鼎內,錚的一聲,又是一片細樂聲中,上面鼎蓋已合。 由此與外隔絶,困陷在內。 初下去時,估量情勢必極凶險,知掙不脫,便專一運用玄功,靜心應付,聽其自然。 易靜終是法力高深,久經大敵,這一來,竟收了以靜制動之效。 吸力首先止住,人也到底,正落在當中蓮萼之上,只是蓮萼未開,玉鑰便在其內。 四面鼎壁乃是一塊整玉,光潤無比,除蓮萼外,空無一物。 上層絶滅光線,也只隱隱交織,不似開鼎時那等強烈。 此外空無別物,也看不出毒龍丸與那幾件藏珍所在。 易靜仔細觀察了一陣,知道越是這樣難測,越難開鼎出去。 聖姑既然一切前知,早有安排,妖屍伏誅在即,不應再為張目,助長凶焰。 固然大功告成,全在自己年得總圖之上,斷無不能脫困之理,終是令人難堪。 心情本就憤慨,再一想到妖屍伏誅在即,趙燕兒脫困回去,癩姑、周、李諸人正在等候自己得手而回,共商大計,不想才出陷阱,又入羅網。 鼎中吸力如此厲害,偏是鼎中空空,除中心蓮萼外,觀察不出別的微妙。 如說事出有意,假手鼎中之行取出玉鑰,怎這等難法?靜心查看了一會,不願空入寶山。 又以聖姑法力微妙,蓮萼看去雖然不大,也許內有法力掩蔽,故看不出,至少玉鑰總在其內。 意欲將鼎心玉蓮花打開,不問有無靈藥藏珍,先將玉鑰取到手內,查看出吸力來源,再行設法破鼎而出。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三下》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