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元嬰之體雖然不怕,卻也不可大意。 剛把手中法寶發出,對方又是兩道暗赤光華剪尾飛來,勢疾如電,甚是神速。 尚幸法力高強,兩件法寶又早藏在手內,見狀大喝:「妖孽不聽良言,叫你報應!」說時,手指處,滅魔彈月弩相繼朝紅光迎去。 同時回手正取六陽神火鑒,待將妖人元神罩住,以免逃遁,不料取寶稍晚一瞬。 妖人知道易靜元嬰煉成,已是成道之身,先發二寶定難傷害,只是藉以掩蔽暗算。 天瘟球到了空中,便不去撞它,也要自行炸裂。 易靜又只聽一真大師說妖人法寶多被長眉真人破去,殘餘有限。 內有一件發黃光,乃是瘟疫奇毒之氣煉成的散瘟之寶,遇時須要留意,未知底細。 牟尼散光丸一撞,立化為一片極濃密的暗黃色氤氳之氣。 易靜方覺黃煙太濃,倏見散光丸銀光亂瀑如雨,黃煙激蕩飛散中,眼前大片寸許長的暗赤血光,飛蝗一般射上身來。 因有光煙掩蔽,驟出不意,竟未覺察。 知道抵禦已是無及,忙運玄功縱起,饒是飛遁神速,肩臂上仍被打中了兩處。 如非元嬰煉成,就不死也萬難禁受。 又見萬千飛釘一般的血光仍然飛灑追來,當時負痛大怒,一面略微閃退,一面忙取兜率寶傘抵禦。 丙融見化血神釘打中敵人,竟似無什傷害,心中大驚。 傘光一起,知更難於取勝,忙把神釘收回,待要遁走。 易靜多年來不曾受傷,心中恨極,連傷也顧不得醫,只運玄功略閉了左臂氣脈,以防萬一,同時六陽神火鑒已朝妖人照去。 此寶自受師傳以來,因是專為日後對付赤身教主鳩盤婆之用,屢遇強敵均未輕易施為。 這時因為受傷恨極,必欲誅滅妖人元神,方快心意,更不尋思,施展出來。 這師傳降魔七寶同時已用其四,丙融如何能支。 又因見散光丸、彈月弩厲害,一片爆音過去,天瘟球本來收發由心,竟吃震炸分裂,那赤蛟剪也被彈月弩擊中,光芒減去好些。 跟着敵人飛劍便已飛過,兩下里鬥在一起。 心中痛惜,惟恐有失,正在忙於收回,想就此遁走。 不料就在這略微緩得一緩之際,敵人手上忽發出六道相連的青光,恰是兩個乾卦重在一起,合為乾上乾下六交之象。 先由手上一面圓鏡發出,每道光長只數寸,粗才如指,光雖晶明,並不強烈,可是越往外發射,展佈越大。 天瘟球黃色煙光未及凝聚複原,吃鏡光一照,突然發火自燃,宛然薄紙之投洪爐,一瞥而盡。 緊跟着護身光華又被照中,立覺身上奇熱如焚。 百忙中,易靜恨極妖人,又是一粒散光丸、一粒彈月弩同時打到,妖光立被震破。 幸是元神化身,如換尋常妖人,不必用六陽神火鑒,就這一丸一弩,也是九死一生了。 丙融萬想不到如此厲害,嚇得心膽皆寒,哪裡還敢停留,忙收赤蛟剪,帶著殘餘妖光急飛遁去。 易靜見禁制無用,妖人已然逃走,怒火上頭,必欲殺以泄忿,忙縱遁光急追過去。 丙融元神飛遁本極迅速,又在驚懼憂疑情急之下,自覺敵人厲害,既不能勝,便須速回,以防本身有什閃失,連赤蛟剪都未顧得收到手內,便先加緊遁走,剪光反在妖人的身後,神速可想。 易靜追到池下,丙融才把赤蛟剪收去。 易靜見他投入池中心水柱之中,順流飛瀉,四旁飛泉重又乾涸,只剩那根水柱凌空飛墮。 好似洞中妖屍已有覺察,接引妖人入洞神氣。 本來早想入洞窺探妖屍虛實,一則奉有師命,時機未到;二則下面洞門緊閉,必有妖法制禁,不易進入;況且正是兩不相犯之際,也許妖屍和諸妖黨還不知道嶺谷有敵人居住,一旦勾動,從此多事;癩姑、英瓊又時加勸阻,故屢次欲行又止。 這時妖人已然尋上門來,蹤跡已露,反正日後糾纏,不得安寧;又以妖人暗算,受了微傷,忿氣難消。 一見水柱下落,認為有機可乘,可以乘虛而入,更不尋思,忙將身形隱去,跟蹤直下,也借水遁入內。 身剛沾水,忽聞上面雕鳴,知在示警攔阻,自恃法力高強,法寶神妙,也未在意。 水柱降落又是極快,未容轉念,已然落入池中深潭水眼之內。 一鼓勇氣,更不反顧,徑駕水遁到了潭底,順着洞壁水道往上逆行。 暗中查看所經之處,俱是夾壁,最細之處只有兩三寸。 那壁間水路本與衛仙客夫妻昔日陷身的小池相通,易靜曾聽李寧說過,池中設有金水之禁。 雖知道禁忌,可以防範抵禦,又系女身,不致觸怒聖姑,然而一旦被陷在內,畢竟厲害,不比尋常。 先想尾隨妖人一同出遁,不料對方入水較前,只遠遠望見紅影飛馳,沒有追上。 說時遲,那時快,就這略一尋思之際,前面紅光忽隱,水勢也由進而退,知道妖人已然出水。 忙催遁法,往前略進,果然到了上次所見小池之內。 本要隱形飛出,猛然靈機一動,暗忖:"久聞妖屍厲害,所勾結的妖黨連李伯父的封洞禁制俱吃破去,妖法可想。 便是適遇妖人也非弱者,初遇時,隱形法好似被識破。 身入險地,勢子太孤;師父仙示,更戒輕率。 終是小心行事,看準再動的好。 "想到這裡,便即暫停,隱伏池中,暗用耳目察聽。 微聞寶鼎前面有一女子與人笑語之聲,甚是柔媚。 跟着又聽一個男子厲聲嘆息,似極悲憤,好似前追妖人丙融口音。 底下便聽兩男一女,一路說笑着往前走去,聲音已遠。 待了一會,上面不再有人聲息。 第3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三上》
第3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