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君世恩之將歸養也,厚于世恩者皆不忍其去,先行三日,會于天官郎杭世卿之第,以聚別。 明日,再會于地官秦國聲。 與者六人:守仁與秋官徐成之、天官楊名父及世卿之弟進士東卿也。 世恩以其歸也,以疾告也,皆不至。 於是惜別之懷,無所于發,而托之詩,前後共得詩十首。 六人者,以世恩之猶在也,而且再會而不一見,其既去也,又可以几乎。 乃相與約為郊餞,必期與世恩一面以別。 至日,成之以候旨,東卿以待選,世卿名父以各有部事,皆勢不容出。 及餞者,守仁與國聲兩人而已。 世恩既去之明日,復會于守仁,各言所以,相與感嘆咨嗟,復成二詩。 世卿曰:「世恩之行也,終不及一餞。 雖發之於詩,而不以致之世恩,吾心有缺也。 盍亦章次而將之,何如?」皆曰:「諾。 」國聲得小卷,使世卿首會之作,國聲與名父、東卿分書再會,成之書末會,謂守仁弱也,宜為諸公執筆硯之役以敘。 嗟乎!一別之間,而事之參錯者凡幾。 雖吾與世恩復期于來歲之秋,以為必得重聚于此,然又何可以逆定乎!惟是相勉以道義,而相期于德業,沒之污涂之中,而質之天日之表,則雖斷金石,曠百世,而可以自信其常合。 然則未忘於言語之間者,其亦相厚之私歟。 考功正郎喬希大聞之,來題其卷端曰:「春郊賦別」。 給事陳惇賢復為之圖。 皆曰:「吾亦厚于世恩也,聊以致吾私。 」 告諭廬陵父老子弟 廬陵文獻之地,而以健訟稱,甚為吾民羞之。 縣令不明,不能聽斷,且氣弱多疾。 今與吾民約,自今非有迫于軀命,大不得已事,不得輒興詞。 興詞但訴一事,不得牽連,不得過兩行,每行不得過三十字。 過是者不聽。 故違者有罰。 縣中父老謹厚知禮法者,其以吾言歸告子弟,務在息爭興讓。 嗚呼!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破敗其家,遺禍于其子孫。 孰與和巽自處,以良善稱于鄉族,為人之所敬愛者乎?吾民其思之。 今災疫大行,無知之民,惑于漸染之說,至有骨肉不相顧療者。 湯藥饘粥不繼,多饑餓以死。 乃歸咎于疫。 夫鄉鄰之道,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乃今至于骨肉不相顧。 縣中父老豈無一二敦行孝義,為子弟倡率者乎?夫民陷于罪,猶且三宥致刑。 今吾無辜之民,至于闔門相枕藉以死。 為民父母,何忍坐視?言之痛心。 中夜憂惶,思所以救療之道,惟在諸父老勸告子弟,興行孝弟。 各念爾骨肉,毋忍背棄。 灑掃爾室宇,具爾湯藥,時爾饘粥。 貧弗能者,官給之藥。 雖已遣醫生,老人分行鄉井,恐亦虛文無實。 父老凡可以佐令之不逮者,悉已見告。 有能興行孝義者,縣令當親拜其廬。 凡此災疫,實由令之不職,乘愛養之道,上千天和,以至于此。 縣令亦方有疾,未能躬問疾者,父老其為我慰勞存恤,諭之以此意。 諭告父老,為吾訓戒子弟,吾所以不放告者,非獨為吾病不任事。 以今農月,爾民方宜力田,苟春時一失,則終歲無望,放告爾民將牽連而出,荒爾田畝,棄爾室家,老幼失養,貧病莫全,稱貸營求,奔馳供送,愈長刁風,為害滋甚。 昨見爾民號呼道路,若真有大苦而莫伸者。 姑一放告,爾民之來訟者以數千。 披閲其詞,類虛妄。 取其近似者,窮治之,亦多憑空架捏,曾無實事。 甚哉,爾民之難喻也,自今吾不復放告。 爾民果有大冤抑,人人所共憤者,終必彰聞,吾自能訪而知之。 有不盡知者,鄉老據實呈縣。 不實,則反坐鄉老以其罪。 自余宿憾小忿,自宜互相容忍。 夫容忍美德,眾所悅愛,非獨全身保家而已。 嗟乎!吾非無嚴刑峻罰以懲爾民之誕,顧吾為政之日淺,爾民未吾信,未有德澤及爾,而先概治以法,是雖為政之常,然吾心尚有所未忍也。 姑申教爾。 申教爾而不復吾聽,則吾亦不能復貸爾矣。 爾民其熟思之,毋遺悔。 一應公差人員經過河下,驗有關文,即行照關應付,毋得留難取罪。 其無關文,及雖有關文而分外需求生事者,先將裝載船戶摘拿,送縣取供。 即與搜盤行李上驛封貯,仍將本人綁拿送縣,以憑參究懲治。 其公差人安分守法,以禮自處,而在官人役輒行辱慢者,體訪得出,倍加懲究,不恕。 借辦銀兩,本非正法。 然亦上人行一時之急計,出於無聊也。 今上人有急難,在爾百姓,亦宜與之周旋。 寧忍坐視不顧,又從而怨詈訕訐之,則已過矣。 夫忘身為民,此在上人之自處。 至于全軀保妻子,則亦人情之常耳。 爾民毋責望太過。 吾豈不願爾民安居樂業,無此等騷擾事乎?時勢之所值,亦不得已也。 今急難已過,本府決無復行追求之理。 此必奸偽之徒,假府為名,私行需索。 自後但有下鄉徵取者,爾等第與俱來,吾有以處之。 毋遽洶洶! 今縣境多盜,良由有司不能撫緝,民間又無防禦之法,是以盜起益橫。 近與父老豪傑謀,居城郭者,十家為甲;在鄉村者,村自為保。 平時相與講信修睦,寇至務相救援。 庶幾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之義。 今城中略已編定。 父老其各寫鄉村為圖,付老人呈來。 子弟平日染于薄惡者,固有司失于撫緝,亦父老素缺教誨之道也。 今亦不追咎,其各改行為善。 老人去,宜諭此意,毋有所擾。 第2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王陽明全集》
第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