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實生其鄉,聞鄉人每一聚談,知與不知,皆為扼腕太息。 夫泯沒勞苦,使閭巷得以藉口,甚非所以作豪傑使奮起也。 說者又以為守仁聚生徒盈海內,名為道德而實偽學,為可遺棄。 臣竊意不然,學術之與事功無有殊二,此自學士自修之說也。 若朝廷賞罰當功罪,非以學術也,椎埋屠販,恣睢不逞,亡人倫、鮮行誼之徒猶得裂土而封,世世勿失,此豈以學真偽哉?守仁之於學,其真與偽,臣姑勿論,縱其偽也,盡其死力於艱難,索其罪譴于講說,朝以勞而封之。 暮以其學而奪之,無乃大相繆乎?且人各有心難可洞視,徒以猜量之虛,而遂亡其捨生倡義、定一大難之實,使不得托于椎埋屠販之流,其亦去人情遠矣。 臣職專學校,首教化,遂以采民風,得知守仁之事,至熟且悉。 又且兵革之役,方興未已,而掩抑戎勛,非所以觀視遠邇。 臣聞之古語曰:「寵女不避席,寵臣不敝軒。 」蓋悲恩愛之難終也。 周公曰:「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 」蓋恐恩禮之易奪也。 臣誠愚昧,謂宜念守仁之勞苦,察先臣之過舉以深味夫古語周公之意,復守仁舊所封新建伯爵,俾子孫世世承襲,以彰國家報施之厚,作臣下之心,諸所宜葬祭贈謚之禮,悉從故事。 (錄自《青藤書屋文集》卷十五) 陽明先生畫像記 徐 階 陽明先生像一幅,水墨寫。 嘉靖己亥,予督學江西,就士人家摹得先生燕居像二,朝衣冠像一。 明年庚子夏,以燕居之一贈同年淡泉鄭子,此幅是也。 先生在正德間,以都御史巡撫南、贛,督兵敗宸濠,平定大亂,拜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 其後以論學為世所忌,竟奪爵。 予往來吉、贛間,問其父老,雲「濠之未叛也,先生奉命按事福州,乞歸省其親,乘單舸下南昌,至豐城聞變,將走還幕府為討賊計,而吉安太守松月伍公議適合,郡又有積穀可養士,因留吉安,征諸郡者與濠戰湖中,敗擒之。 」其事皆有日月可按覆。 而忌者謂先生始赴濠之約,後持兩端遁歸,為伍所強,會濠攻安慶不克,乘其沮喪,幸成功。 夫人情苟有約,其敗征未見,必不遁。 凡攻討之事,勝則侯,不勝則族,苟持兩端,雖強之必不留。 武皇帝之在禦也,政由嬖倖,濠悉與結納,至或許為內應。 方其蹶起,天下皆不敢意其遽亡。 先生引兵而西,留其家吉安之公署,聚薪環之,戒守者曰:「兵敗即縱火,毋為賊辱。 」嗚呼!此其功豈可謂幸成,而其心事豈不皎然如日月哉! 忌者不與其功足矣,又舉其心事誣之,甚矣小人之不樂成人善也。 自古君子為小人所誣者多矣,要其終必自暴白。 乃予所深慨者,今世士大夫高者談玄理,其次為柔願,下者直以貪黷奔競,謀自利其身。 有一人焉,出死力為國家平定大亂,而以忌厚誣之,其勢不盡驅士類人于三者之途不止。 凡為治,不患無事,患無賞罰。 議論者,賞罰所從出也。 今天下漸以多事,庶幾得人焉馳驅其間,而平時所謂議論者如此,雖在上智,不以賞罰為勸懲,彼其激勵中才之具不已疏乎?此予所深慨也。 濠之亂,孫、許二公死於前,先生平定之於後,其跡不同,同有功于名教。 江西會城,孫、許皆廟食而先生無祠,予督學之二年,始祀先生於射圃。 未幾被召,因摹像以歸,將示同志者,而首以贈鄭子。 予嘗見人言此像于先生極似,以今觀之,貌殊不武,然獨以武功顯于此,見儒者之作用矣。 鄭子誠有慕乎,當於其學求之。 (錄自《世經堂集》卷十四) 按:此文已見于卷三十九,因文字略有異同,故並存之。 重修陽明先生祠記 鄒元標 庚寅秋,予赴銓曹,舟過池陽,望群峰昂霄聳壑,鬱鬱青青,問之則九華峰。 予乃躡躋而登,僧來亨指山隈為陽明先生祠,導予游。 予至祠前,荊棘莽蘙,堂戶傾圮,不可為禮。 予賦詩寄慨,屬秦令君新之。 令君唯唯,會以遷去,留金竢後來者。 而繼秦者為蔡君,君履其地,慨然曰:「毋論先生勛賢彌宇宙,即吾裡先哲流風,詎可令澌滅草莽間為!」遂捐俸大加修葺,堂額門廡仍舊,而祭有田,田有志,備矣。 復遣僧來亨者問記鄒子,以鄒子故竊聞先生緒餘。 予執筆茫然者累日。 憶余幼從鄉先生游,言必曰先生,心竊疑之,而實嗜文清所為《讀書錄》也者,故日必有錄,然于先生學未嘗置念也。 及戍貴竹,留心格物之學,語人人殊,獨于先生「致良知」、「事事物物之間,格其不正以歸於正」之語有人,因嘆曰:「往儒博物理於外,先生約物理於內。 夫博約不同趨,內外不相謀已久,約而反求諸身者,端本之學也。 」然盤桓日久,知與事相持,正與不正相敵。 因讀先生「戒慎恐懼」語曰:「戒慎恐懼是功夫,不睹不聞是本體。 」又曰:「不睹不聞是功夫,戒慎恐懼是本體。 」曰:「合得本體是功夫,做得功夫是本體。 」恍然曰:「功夫即本體,本體即功夫,離本體而言功夫者,是妄鑿垣牆而殖蓬蒿。 」然心雖自信,而于所謂本體者,若猶有端倪可即,於心未有當也。 年華浸盛,至道無聞,每一念及,潸然淚落,遂時時反觀自訟,一旦有契于先生所謂「無善無噁心之體」者,遂躍如曰:「先生蓋已上達天德,非腐儒所能窺測。 」然元標從事先生之學蓋三變矣。 第1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王陽明全集》
第1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