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仰寧都縣知縣王天與,督同典史梁儀,統領後開官兵,自上猶,官隘、員坑過琴江口,由白麵寨至長潭,經傑壩屯石玉,分兵搜樟木坑。 正兵自黃泥坑過大灣入員分與本院會于橫水,遂與知府邢珣、都司許清等兵會合四營,共結為一大營;乃合選精鋭,用鄉導分引,賫乾糧二三日,四搜附近各山寨,多方爪探,務期盡絶,互相援應,毋致疏虞。 橫水等處諸賊既盡,聽候本院再授方略,然後分哨起營,過背烏坑、牛角窟、梅伏坑,涉長流渡、果木口,搜芒背、上思順,入烏地,經上新地,中新地,分屯下新地,分兵搜扒,斷絶要路,四面設伏,以待桶岡之賊,為知府邢珣之繼。 使人探候緩急,乃與縣丞舒富聲息相接應援,必使噍類無遺,候有班師期日,方許回兵。 領兵各官及兵快人等敢有臨陣退縮違犯號令者,仰即遵照本院云云。 一,仰南康縣縣丞舒富,統領後開官兵,自上猶、營前、金坑進屯過步,破長流坑,徑攻左溪,與本院會于橫水,遂與知府邢珣、唐淳、季斅、守備鬱文等兵合四營,共結為一大營;乃分選精鋭,賫乾糧,用鄉導分引,四搜附近賊巢,如鱉坑、箬坑、赤坑、觀音山、奄場、仙鶴頭、源陂、左溪等處。 諸賊既盡,聽候本院再授方略,然後分哨起營,復自長流坑過果木口,搜芒背,搜鐵木裡,徇上池,遍搜東桃坑、山源、竹壩泉、大王嶺、板嶺諸巢,遂屯鎖匙龍外,四面埋伏,以待桶岡奔賊。 仍與知縣王天與聲息相接,彼此相機應援,必使噍類無遺,候有班師期日,方許回兵。 領兵各官及兵快人等敢有臨陣退縮違犯號令者,仰即遵照本院云云。 一,仰吉安府知府伍文定,統領後開官兵,前去屯札穩下,會同守備鬱文並謀協力,搜剿稽蕪等處賊巢;進屯橫水,聽候本院再授方略,然後進攻桶岡諸峒。 本官仍須詳察地理險易,相度機宜,協和行事,毋得爾先我後,力散勢分,致失事機。 國典具存,決不輕貸。 其領哨各官及兵快人等敢有臨陣退縮違犯號令者,許即以軍法從事。 軍中一應事宜,亦應隨宜應變,應呈報者,仍呈軍門施行。 一,仰廣東潮州府程鄉縣知縣張戩,統領部下新民、打手、鄉夫人等,搜剿稽蕪、黃徑坳、新地等處賊巢,進屯橫水,聽候本院再授方略,然後進攻桶岡諸峒。 本官仍須詳察云云。 一,仰中軍營參隨官。 案行分守嶺北道官兵戴罪剿賊 參看稽蕪、大山不繫進兵隘路,若使鬱文、季斅等遵依本院方略,直趨左溪,與諸軍連營合勢,兵威既振,然後分兵四剿,則稽蕪等巢自然聞風而靡。 今乃不遵約束,頓兵僻路,以攻險絶堅小之寇,反致損威挫鋭,非但有乖節制,抑且違誤師期;若使各哨官兵皆若季斅等後期不進,則左溪、橫水賊巢根本腹心之地,何由攻破;諸軍何由得有今日之勝!論情定罪,俱合處以軍法。 但今各營皆已乘勝追逐,賊徒四散奔潰,正繫緊關搜節之際,姑今戴罪剿絶,以贖前辜。 為此仰鈔案回道,速督各官,分投把截搜剿;俱要勵志奮勇,毋徒退縮以自全,毋以小挫而自餒,務奮澠池之翼,以收桑榆之功。 如復仍前畏縮違誤,軍令具存,難再容恕。 仍將陣亡千戶劉彪,及被傷兵夫人等,查驗紀錄,量加優恤。 搜剿餘黨牌 照得本院于本月十二日親督諸軍進破橫水等巢,諸軍皆奮勇敢死,奪險陷陣,賊乃大敗,擒斬功次數多,良已可嘉。 但聞餘黨往往複相嘯聚,千百為群,設柵阻險,復為抗拒官兵之備;所據各兵進攻之日,攀崖緣壁,下上險阻,夜困已極,兼之陰雨,連日瘴霧,咫尺不辨,故且容令各兵暫爾休息。 今天氣漸開,兵力已蘇,若不乘此破竹之勢,疾速急擊,使諸賊聲勢復得聯絡,用力益難。 為此牌仰該道官吏,嚴督各營官兵,星夜速進,務在三日之內掃蕩餘孽,必使噍類無遺。 敢有狃于一勝,怠忽因循,逗遛不進,致誤軍機者,仰即遵照敕諭事理,當時以軍法從事。 該道亦要身督各官,奮勇前進,毋虧一簣,務在萬全。 獎勵湖廣統兵參將史春牌 據副使楊璋呈稱:遵奉本院牌案,監督各營官兵,照依二省刻定日期,于十一月初十日午時攻破桶岡大峒,賊徒皆已擒斬,巢穴悉已掃蕩。 但湖廣官兵未知,恐仍復前來,非但無賊可剿,抑且徒勞遠涉,乞將湖廣官兵留屯彼地,免其過境,實為彼此兩便等因到院。 看得桶岡天險,先經夾剿,圍困半年,終不能下;乃今一鼓而破,斯固諸將用命,軍士效力;實亦湖廣兵威大震,有以懾服其心,故破巢之日,不敢四散奔潰,以克收茲全功。 訪得湖廣統兵參將史春,紀律嚴明,行陣肅整,故能遠揚威武,致茲克捷,雖兵不接刃而先聲以張,相應差官獎勵。 為此牌差千戶高睿賫領後開花紅禮物,前去湖廣郴州親送本官營內,傳佈本院獎勵之意,以彰本官不顯之功。 設立茶寮隘所 照得撫屬上猶等縣所轄桶岡天險,四面青壁萬仞,中盤二百餘裡,連峰參天,深林絶谷,不睹日月,賊眾屯據其間,東出西沒,游劫殆遍,人民遭其荼毒,地方受其擾害,先年亦嘗用兵夾剿,坐困數月,不能俘其一卒,竟以招撫為名而罷。 近該本院奉命征剿,伏賴天威,悉已掃蕩。 但恐官兵撤後,四方流賊,乘間復聚;必須于緊關去處,設立隘所,分撥軍兵,委官防禦,庶使地方得以永寧。 第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王陽明全集》
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