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首句以灞陵古道起,氣勢頗為宏大。 灞陵橋,即霸橋。 《三輔黃圖》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 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此處以此地起首,當然不是寫離別,而是麼面懷英雄業績之意。 因為在歷史上,這一帶曾發生過無數次激烈的戰鬥,湧現出了眾多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雄才大略、一統中華的秦始皇、「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的漢高祖劉邦;漢初功臣蕭何,韓信、張良;漢武帝時的封疆大將衛青、霍去病、射虎南山的飛將軍李廣,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等等,他們在這裡都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事蹟。 詞作者由古蹟「灞陵橋,想到了這些英雄人物,又不禁聯想到金朝國勢衰落,卻無人能象這些英雄那樣,擔當起輓救國家于危亡中的大業,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故有」詩興與秋高「句。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雖是化用蘇軾《念奴妖。 赤壁懷古》」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豪傑“句,但卻毫無突兀之感,實在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既抒發了他追念前代英雄豪傑的真情實感,同時也流露出他對國家缺乏棟樑之才,不知前途如何的深切的憂慮。 下片,沿上片起首之意,依然以地名入詞。 玉塞,即玉門關,又稱玉關,「霜清玉塞」意玉門關外,霜清月冷,「雲飛隴首着,風落江皋」則更顯淒清。 後兩句,出自南粱柳惲《搗衣詩》「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這三句都是寫秋景,皆對應了上片「秋高」二字。 同時也婉轉地表露了作者的生活窘況。 《金史》本傳曾載詞人「客至,貧不能具酒餚。 」可見,此三句不同地域的秋景描寫,也未嘗不是作者孤淒,憤懣心境的曲折表露。 後兩句「夢到鳳凰台上,山圍故國周遭」則化用李白,《登金陵鳳凰台》及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詩句,充溢着強烈的感傷之情,表達了詞人對故都燕京昔日繁華、昌明盛世的深切懷念。 往日國家興旺,才人輩出,而今冷落淒涼,缺少棟樑之才;兩相對襯,詞人是多麼的焦灼,心中的悲憤、憂慮向誰傾述?讀罷此句,那種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思宛如感同身受。 嘆寥寥數句,能達此立意,也使我們不能不承認,作者是個極具才華的詞人。 王礀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王礀(?-1203)字逸賓,一作逸濱,先世臨洺(今河北永年)人,徙家汴梁(今河南開封),遂以為籍。 博學能文,不就科舉。 家無擔石之儲,宴如也。 明昌中,故相馬惠迪判開封,以德行才能薦礀,為鹿邑主簿。 乞致仕。 泰和三年卒。 《金史》無傳,事見《中州集》卷四。 趙秉文嘗集王礀及黨懷英、趙渢、路鐸、劉昂、尹無忌、周德卿七人詩刻成《明昌辭人雅制》。 詞存《浣溪沙》一首,或作於薦授鹿邑主簿時。 見《中州樂府》。 ●浣溪沙·夢中作 王礀 林樾人家急暮砧。 夕陽人影入江深。 倚闌疏快北風襟。 雨自北山明處黑,雲隨白鳥去邊陰。 幾多秋思亂鄉心。 王礀詞作鑒賞 寫思鄉的詞,古往來今真不知有多少!然而金人王礀的這首《浣溪沙》不但沒有模仿的痕跡,而且明顯地表現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李白的思鄉是在靜夜,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杜甫的思鄉是在深秋,所謂「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 王礀的思鄉卻不在夜晚,也不值深秋,而是夢中,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種典型環境的選擇,不能不說別具一番特色。 這首詞記的是夢中所見,詞中沒有過尋的鋪陣和渲染,用近於白描的手法,着眼于夢中的景物,寫來親切感人。 全篇初看似乎全為寫景,仔細玩味,又覺實則句句關情,寓情於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表達了詞人深摯細膩的思鄉情懷。 從詞的內容上看,起首二句首先為我們指摹了一幅動着淡淡鄉悉的水墨畫:暮靄蒼茫中,幾幛農家村舍掩映在片片濃鬱蒼翠的樹陰下,裊裊的炊煙此時也漸漸地升起來了,清澈的江水繞着小村緩緩地流過,江邊傳來村婦陣陣急切的搗衣聲;夕陽的餘暉愁灑向江面,點點的波光中,帆船漸行漸遠,只有三五隱約晃動的人影邁向歸家的小路,他們大概就是暮歸的漁人吧?這是一幅多麼悠閒恬靜的鄉村暮色圖呀! 久未歸去的家鄉現在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倚闌疏快北風襟“,在這靜靜的暮色圖中,此刻正有一人,倚着欄干,凝神佇立,默默無語,任憑北風吹起了他的衣襟卻渾然不覺。 此刻他在想什麼?是否被這眼前的圖畫引起了一縷淡淡鄉愁?異鄉的遊子啊,此刻只能夢迴故鄉! 如果說上片描繪的是一幅靜穆的畫面,那麼下片則由靜至動,進一步描摹倏忽萬變的夢境。 「雨自遠山明處裡,雲隨白鳥去邊陰」意思是夕陽西下,忽然山雨驟來,頓時剛剛還被夕陽的餘暉所照亮的天際變得一片黑暗,鳥兒紛紛入巢,雲兒也被黑暗所漸漸淹沒,人們也已回到了溫暖的家,一時間,天地間只剩下仍舊憑欄遠眺的遊子,獨自面對忽至的風雨,思念遠方的家鄉和親人。 至此,雖仍是寫景,但卻句句是情,處處寓含着旅人的鄉愁別緒與孤單寂寞。 此時當真是「幾多秋思亂鄉心」了!較之李白的‘舉杯澆愁愁更愁“更別具一番隱忍婉曲的愁滋味,讀來不禁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 第4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4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