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進一步分寫別前、別時,別後的心理活動。 我們之間的別離一直是我擔心的事情,我常常怕你離我先去。 眼下,別離,無情地來臨了,在這即將分手的時刻,只有拼一醉才能暫時解除心中的煩憂。 今天晚上,我的眼前還是一個活潑潑的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樣就只能活在我的心裡;到了後天啊,想你、念你而又看不見你、喊不應你,我只能緊蹙雙眉,忍受無休止的離愁的煎熬了,這怎能不教人心酸腸斷呢! 這首詞沒有採用誇張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個字,便將別離的愁緒傾訴得相當充分,很有感染力。 透過悲切淒清的愁緒,可以感受到送別人與遠行者之間深摯的感情。 ●青玉案 無名氏 年年社日停針線。 怎忍見、雙飛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 春衫著破誰針線。 點點行行淚痕滿。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無名氏詞作鑒賞 這首無名氏的作品,寫的是遊子春日感懷。 年年社日,大家都是興高采烈,連婦女也在此日停了針線活計,結伴出外閒遊。 那麼,遊子的心情又是如何見?「怎忍見、雙飛燕」。 燕子雙雙,于春社時候飛回舊巢;遊人成雙做對,言笑晏晏;這些都是使他觸景傷神的場面。 自己身處異鄉,形單影隻,又將何以為遣呢? 「今日」句,點出目前正當江城春半,百花爭妍。 「一身」幾句,寫出自己長期飄泊的苦況。 「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這是遊子眼中的實景。 實際上也是他黯淡心情的反映。 「已」字與「猶」字呼應,是說不僅已往數年,而且今年仍然流寓他鄉,以後如何,那就只好不作思量了。 過片「春衫」兩句道出穿著春衫之人的相思之情。 破衣之上滿佈斑斑淚痕,則遊子內心悲苦之情也就可以想見。 結尾幾句先寫四周景緻,旅途小駐,解鞍佇立溪橋岸邊,但見夕陽西下,芳草萋萋。 接下去連用三個「無人」,用來突出他內心的苦悶!繁花似錦,無人同賞,只好藉酒澆愁,獨酌而又無人相勸,待到醉了,更是無人照看。 三句疊用三個「無人」,使語意分三層宛轉道來,將遊子的內心活動有層次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踏莎行 無名氏 酒情懷,恨春時節。 柳絲巷陌黃昏月。 把君團扇卜君來,近牆撲得雙蝴蝶。 笑不成言,喜還生怯。 顛狂絶似前春雪。 夜寒無處著相思,梨花一樹人如削。 無名氏詞作鑒賞 此詞寫市井女子赴密約時的期待心情。 在赴密約之時,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抑鬱而苦悶的。 詞起筆以「殢酒情懷,恨春時節」表現出她的情緒非常不好,這應是因他們愛情出現了波折或變故而引起的。 「殢酒」是苦悶無聊之時以酒解愁,為酒所病:「恨春」是春日將盡產生的感傷,「情懷」和「時節」都令人不愉快。 「柳絲蒼陌黃昏月」,是他們密約的地點和時間。 從約會的地點,大致可以推測女主人公屬於市井之輩,如果富家小姐或宦門千金絶不會到此等巷陌之地赴約的。 這樣良宵好景的幽期密約,本應以歡欣的心情期待着甜密的幸福,然而這位市井女子卻是心緒不寧,對於約會能否成功似乎尚無把握,於是在焦急無聊之中,想著試測一下今晚的運氣。 「把君團扇卜君來」,即用情人贈給的團扇來占卜,非常意外,她竟在近牆花叢之處撲着一雙同宿的蝴蝶,驚喜不已,詞情到此來了一個極大的轉折,女主人公的心境由苦悶焦慮忽然變得開朗喜悅起來。 下片順承上片結句,表述新產生的驚喜之情。 「雙蝴蝶」的吉兆使她喜悅,也感到有趣而可笑,甚至難以控制喜悅的笑聲,這預兆又使她在驚喜之餘感到羞澀和畏怯,而畏怯之中更有對幸福的嚮往,於是她高興得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自己也覺得有似前春悠揚飄飛的雪花那樣輕狂的狀態了。 這句為我們勾畫出一位天真活潑、熱情坦率的女子形象,顯示出其個性的真實面目,也表現了市井女子的性格特徵。 但占卜的吉兆並不能代替生活的客觀現實,隨着相約時期的流逝,逐漸證實預兆的虛妄,因而詞的結尾出現了意外的結局:情人無端失約了,這個結局好似讓主人公從喜悅的高峰突然跌落到絶望的深淵,對她無異是又一次精神打擊。 作者妙于從側面着筆,用形象來表示。 春夏之交的「夜寒」說明夜已深了,她一腔相思之情似游絲一樣無物可以依附。 梨樹于春盡夏初開花,這裡照應詞開頭提到的,「恨春時節」。 現在她已不再「顛狂」了,依在梨花下痴痴地不忍離去,似乎一時瘦削了許多,難以承受這慘重的打擊。 結句含蓄巧妙,深深地刻畫出心靈受傷的女子的情態。 ●採桑子 無名氏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 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 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 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 無名氏詞作鑒賞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作者本來要與今年尋花被誤,可是一開始用的是一個含量更大的句子,這樣子不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題旨得到更廣泛的擴充。 「不肯開晴」語意和「風雨成旬」略同。 不過這不是多餘的重複,因為如果只是「風雨成旬」,那麼那些痴情的惜花者也許會想:總該有一刻的風晴吧,只要乘這個機會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 第4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4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