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是作者膾炙人口的名作,寫詞人與一個女子的久別重逢。 上片回憶當年佳會,用重筆渲染,見初會時情重;過片寫別後思念,憶相逢實則盼重逢,相逢難再,結想成夢,見離別後情深;結尾寫久別重逢,竟然將真疑夢,足見重逢時情厚。 通篇詞情婉麗,讀來沁人心脾。 晁補之稱讚小晏不蹈襲人語,風度閒雅,自成一家,舉出「舞低楊柳樓心月」一聯,說「知此人必不生於三家村中者。 」(見《侯鯖錄》) 劉體仁《七頌堂詞繹》中云:「『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叔厚云:」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此詩與詞之分疆也。 「上片敘寫當年歡聚之時,歌女慇勤勸酒,自己拚命痛飲,歌女楊柳圍繞的高樓中翩翩起舞,搖動繪有桃花的團扇時緩緩而歌,直到月落風定,真是豪情歡暢,逸興遄飛。 詞中用詞絢爛多彩,如」彩袖「、」玉鍾「、」醉顏紅「、」楊柳樓「、」桃花扇“等。 但是,所有這一切又都是追憶往事,似實卻虛,所以更有了一種如夢如幻的美感。 下片敘寫久別重逢的驚喜之情。 「銀釭」即是銀燈:「剩」,只管。 末二句從杜甫《羌村》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兩句脫化而出,但表達更為輕靈婉折。 這是因為晏幾道作此詞是承平之世,而久別重逢的對象亦是相愛的歌女,情況不同,則情致各異。 詞中說,別離之後,回想歡聚時境況,常是夢中相見,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夢中。 情思委婉纏綿,辭句清空如話,而其妙處更于能用聲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種迷離惝恍的夢境,有情文相生之妙。 這首詞的藝術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當年歡聚情況,似實而卻虛,當前一現,倏歸烏有;下片抒寫久別相思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情,似夢卻真,利用聲韻的配合,宛如一首樂曲,使聽者也彷彿進入夢境。 全詞不過五十幾個字,而能造成兩種境界,互相補充配合,或實或虛,既有彩色的絢爛,又有聲音的諧美,足見晏幾道詞藝之高妙。 ●鷓鴣天 晏幾道 一醉醒來春又殘,野棠梨雨淚闌干。 玉笙聲裡鸞空怨,羅幕香中燕未還。 終易散,且長閒。 莫教離恨損朱顏。 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 晏幾道詞作鑒賞 此詞寫離愁別恨,哀婉動人。 起二句,寫的是昨夜裡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殘時候,只見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離人的悲淚一樣縱橫。 「一醉」,寫昨夜借酒以遣寂寞之懷:「春又殘」,本與醉醒之事全無干涉,詞中把它們勾合一起,一謂酒醒之後,雨飄花落的情景,觸眼生悲,詞人驀地感到,春天真的過去了;再謂往日的歡娛,如昨夢前塵,一切美好的情事全都消失了。 如小晏詞集自序云:「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 春殘,以「野棠梨雨」表之,而帶雨的棠梨又暗喻流淚的人。 次句從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化出,然情景交融,自有一番搖人心魄之獨特魅力。 三、四句寫與情人別後的情景:悠揚的玉笙聲裡,孤鸞空自哀怨;羅幕中余馥郁,去燕猶未歸來。 「鸞」,謂孤鸞,失偶的鸞鳥,這裡當為詞人自喻。 又古樂曲有《孤鸞》之曲,其聲哀怨,故「鸞空怨」三字,語意相關。 「羅幕」,指房中的帷幕。 燕子穿過高樓的重重簾幕,回到舊日巢中,常用來喻遊子回歸,而此詞謂「燕未還」,則指離別了的情人還未回來。 這兩句寫的是簾下百無聊賴地吹笙,想唸著遠別的情人,心中充滿了哀怨。 過片三句,拓開一筆,強自解慰,尤言:既已知道歡聚易散,不如暫且悠閒中度日吧,莫讓離愁別恨損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顏。 這裡故作退讓,用表面豁達的語言來表現怨極而無可奈何的心境。 可是這古之傷心人呢?能真正覺悟的他還是要讓那千萬縷割不斷的情絲去牽繫着自己:「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這是一句徹骨情語。 「鴛鴦錦」,指綉有鴛鴦圖案的錦被,象徵著男女的和合。 「西樓」,是詞人青年時歡會之地,小晏詞中屢見。 春寒料峭,長夜漫漫,西樓悵臥,誰共晨夕?當初「共展鴛鴦錦」的美好時光,已一去不復返了,所餘下的只是永久的孤獨和哀傷。 這首以長調章法入于小詞,處處呼應。 「一醉醒來」,已伏下「西樓此夜寒」一筆:「鸞空怨」、「燕未還」,已伏下「誰堪共展鴛鴦錦」一筆。 這一切又都和詞人內心的感覺一一對應。 ●鷓鴣天 晏幾道 醉拍春衫惜舊香。 天將離恨惱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 雲渺渺,水茫茫。 徵人歸路許多長。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晏幾道詞作鑒賞 此詞對作者往日歡歌笑樂的回憶中,流露出他對落拓平生的無限感慨和微痛纖悲。 上片于室內的角度寫離恨。 起首兩句抒寫離恨的無法排遣。 「舊香」是往日與伊人歡樂的遺澤,乃勾起「離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無限往昔的歡樂情事,自覺堪惜,「惜」字飽含着對舊情的深切留念。 而「醉拍春衫」則是產生「惜舊香」情思的活動,因為「舊香」是存留「春衫」上的。 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見其縱恣情態,「醉」,更容易觸動心懷鬱積的情思。 次句乃因「惜舊香」而激起的無可奈何之情。 第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