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之皇初祖考黃帝定天下,將兵為上將軍,建華蓋,立鬥獻,內設大將,外置大司馬五人,大將軍二十五人,偏將軍百二十五人,裨將軍千二百五十人,校尉萬二千五百人,司馬三萬七千五百人,候十一萬二千五百人,當百二十二萬五千人,士吏四十五萬人,士千三百五十萬人,應協於《易》「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將條備焉。 (《漢書·王莽傳》下) ○大風毀王路堂下書(地皇元年) 乃壬午鋪時,有列風雷雨發屋折木之變,予甚弁焉,子甚慄焉,予甚恐焉。 伏念一旬,迷乃解矣。 昔符命文立安為新遷王,臨國雒陽,為統義陽王。 是時予在攝假,謙不敢當,而以為公。 其後金匱文至,議者皆曰:「臨國雒陽為統,謂據土中為新室統也,宜為皇太子。 」自此後,臨久病,雖瘳不平,朝見挈茵輿行。 見王路堂者,張於西廂及後閣更衣中,又以皇后被疾,臨且去本就舍,妃妾在東永巷。 壬午,列風毀王路西廂及後閣更衣中室。 昭寧堂池東南榆樹大十圍,東僵,擊東閣,閣即東永巷之西垣也。 皆破折瓦壞,發屋拔木,予甚驚焉。 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憂之。 伏念《紫閣圖》文,太一、黃帝皆得瑞以仙,後世褒主當登終南山。 所謂新遷王者,乃太一新遷之後也。 禮統義陽王乃用五統以禮義登陽上遷之後也。 臨有兄而稱太子,名不正。 宣尼公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至於刑罰不中,民無所錯手足。 」惟即位以來,陰陽未和,風雨不時,數遇枯旱蝗螟為災,谷稼鮮耗,百姓苦饑,蠻夷猾夏,寇賊奸宄,人民正營,無所錯手足。 深惟厥咎,在名不正焉。 其立安為新遷王,臨為統義陽王,幾以保全二子,子孫千億,外攘四夷,內安中國焉。 (《漢書·王莽傳》下) ○下書令衣絳(地皇元年) 寶黃廝赤,其令郎從官皆衣絳。 (《漢書·王莽傳》下:是月杜陵便殿乘輿虎文衣,廢臧在室匣中者,出自樹立外堂上。 良久乃委地,吏卒見者。 以聞,莽惡之,下書。 ) ○下書築明堂太廟(地皇元年) 予受命遭陽九之厄,百六之會,府帑空虛,百姓匱乏,宗廟未修,且祭於明堂太廟,夙夜永念,非敢寧息。 深惟吉昌莫良於今年,予乃卜波水之北,郎池之南,惟玉食。 予又卜金水之南,明堂之西,亦惟玉食。 予將親築焉。 (《漢書·王莽傳》下) ○大作下書(地皇元年) 惟設此壹切之法以來,常安六鄉巨邑之都,桴鼓稀鳴,盜賊衰少,百姓安土,歲以有年,此乃立權之力也。 今胡虜未滅誅,蠻{棘火}未絶焚,江湖海澤麻沸,賊未盡破殄,又興奉宗廟社稷之大作,民眾動搖,今復一切行此令,盡二年止之,以安元元,救愚奸。 (《漢書·王莽傳》下) ○又詔國師公(地皇二年) 臨本不知星,事由起。 (《漢書·王莽傳》下) ○下書責七公(地皇二年) 夫吏者,理也。 宣德明恩,以牧養民,仁之道也。 抑強督奸,捕誅盜賊,義之節也。 今則不然。 盜發不輒得,至成群黨,遮略乘傳宰士。 士得脫者,又妄自言:「我責數賊『何故為是?』賊曰、『以貧窮故耳。 』賊護出我。 」今俗人議者率多若此。 惟貧困饑寒,犯法為非,大者群盜,小者偷穴,不過二科,今乃結謀連黨以千百數,是逆亂之大者,豈饑寒之謂邪?七公其嚴敕卿大夫、率正、連率、庶尹,謹牧養善民,急捕殄盜賊。 有不同心併力,疾惡黜賊,而妄曰饑寒所為,輒捕系,請其罪。 (《漢書·王莽傳》下) ○霸橋災下書(地皇三年) 夫三皇象春,五帝象夏,三王象秋,五伯象冬。 皇王,德運也;伯者,繼空續乏以成曆數,故其道駁。 惟常安禦道多以所近為名。 乃二月癸巳之夜,甲午之辰,火燒霸橋,從東方西行,至甲午夕,橋盡火滅。 大司空行視考問,或雲寒民舍居橋下,疑以火自燎,為此災也。 其明旦即乙未,立春之日也。 予以神明聖祖黃虞遺統受命,至於地皇四年為十五年。 正以三年終冬絶滅霸駁之橋,欲以興成新室統壹長存之道也。 又戒此橋空東方之道。 今東方歲荒民饑,道路不通,東嶽太師亟科條,開東方諸倉,賑貸窮乏,以施仁道。 其更名霸館為長存館,霸橋為長存橋。 (《漢書·王莽傳》下) ○憂時下詔(地皇三年) 子遭陽九之厄,百六之會,枯旱霜蝗,饑饉薦臻,蠻夷猾夏,寇賊奸軌,百姓流離。 予甚悼之,害氣將究矣。 (《漢書·食貨志》) ○遣太師賑貸(地皇三年) 惟陽九之厄,與害氣會,究於去年。 枯旱霜蝗,饑饉薦臻,百姓睏乏,流離道路,於春尤甚,予甚悼之。 今使東嶽太師特進褒新侯開東方諸倉,賑貸窮乏。 太師公所不過道,分遣大夫謁者並開諸倉,以全元元。 太師公因與廉丹大使五威司命位右大司馬更始將軍平均侯之兗州,填撫所掌,及青、徐故不軌盜賊未盡解散,後復屯聚者,皆清潔之,期於安兆黎矣。 (《漢書·王莽傳》下) ○恣聽採取山澤物(地皇三年) 惟民睏乏,雖溥開諸倉以賑贍之,猶恐未足。 其且開天下山澤之防,諸能採取山澤之物而順月令者,其恣聽之,勿令出稅。 至地皇三十年如故,是王光上戊之六年也。 如令豪吏猾民辜而攉之,小民弗蒙,非予意也。 《易》不雲乎?「損上益下,民說無疆。 」《書》云:「言之不從,是謂不艾。 」咨乎群公,可不憂哉!(《漢書·王莽傳》下) ○追詔廉丹(地皇三年) 第2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漢文》
第2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