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月者,眾陰之長,銷息見伏,百里為品,千里立表,萬裡連紀,妃後大臣諸侯之象也。 朔晦正終始,弦為繩墨,望成君德,春夏南,秋冬北。 間者,月數以春夏與日同道,過軒轅上後受氣,入太微帝廷揚光輝,犯上將近臣,列星皆失色,厭厭如滅,此為母后與政亂朝,陰陽俱傷,兩不相便。 外臣不知朝事,竊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杖矣。 屋大柱小,可為寒心。 唯陛下親求賢士,無強所惡,以崇社稷,尊強本朝。 臣聞五星者,五行之精,五帝司命,應王者號令為之節度。 歲星主歲事,為統首,號令所紀,今失度而盛,此君指意欲有所為,未得其節也。 又填星不避歲星者,後帝共政,相留于奎、婁,當以義斷之。 熒惑往來亡常,周歷兩宮,作態低,入天門,上明堂,貫尾亂宮。 太白髮越犯庫,兵寇之應也。 貫黃龍,入帝庭,當門而出,隨熒惑入天門,至房而分,欲與熒惑為患,不敢當明堂之精。 此陛下神靈,故禍亂不成也。 熒惑厥弛,佞巧依勢,微言毀譽,進類蔽善。 太白出端門,臣有不臣者。 火入室,金上堂,不以時解,其憂凶。 填、歲相守,又主內亂。 宜察蕭牆之內,毋忽親疏之微,誅放佞人,防絶萌牙,以蕩滌濁,消散積惡,毋使得成禍亂。 辰星主正四時,當效于四仲;四時失序,則辰星作異。 今出於歲首之孟,天所以譴告陛下也。 政急則出蚤,政緩則出晚,政絶不行則伏不見而為彗。 四孟皆出,為易王命;四季皆出,星家所諱。 今幸獨出寅孟之月,蓋皇天所以篤右陛下也,宜深自改。 治國故不可以慼慼,欲速則不達。 經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 」加以號令不順四時,既往不咎,來事之師也。 間者春三月治大獄,時賊陰立逆,恐歲小收;季夏舉兵法,時寒氣應,恐後有霜雹之災;秋月行封爵,其月土濕奧,恐後有雷雹之變。 夫以喜怒賞罰,而不顧時禁,雖有堯舜之心,猶不能致和。 善言天者,必有效於人。 設上農夫而欲冬田,肉袒深耕,汗出種之,然猶不生者,非人心不至,天時不得也。 《易》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書曰:「敬授民時。 」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陰陽,敬四時,嚴月令。 順之以善政,則和氣可立致,猶桴鼓之相應也。 今朝廷忽于時月之令,諸侍中尚書近臣宜皆令通知月令之意,設群下請事;若陛下出令有謬于時者,當知爭之,以順時氣。 臣聞五行以水為本,其星玄武婺女,天地所紀,終始所生。 水為准平,王道公正修明,則百川理,落脈通;偏黨失綱,則踴溢為敗。 《書》雲「水曰潤下」,陰動而卑,不失其道。 天下有道,則河出圖,洛出書,故河、洛決溢,所為最大。 今汝、潁畎澮皆川水漂踴,與雨水併為民害,此《詩》所謂「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者」也。 其咎在於皇甫卿士之屬。 唯陛下留意詩人之言,少抑外親大臣。 臣聞地道柔靜,陰之常義也。 地有上中下,其上位震,應妃後不順,中位應大臣作亂,下位應庶民離畔。 震或于其國,國君之咎也。 四方中央連國曆州俱動者,其異最大。 間者關東地數震,五星作異,亦未大逆,宜務崇陽抑陰,以救其咎。 固志建威,閉絶私路,拔進英雋,退不任職,以強本朝。 夫本強則精神折衝,本弱則招殃致凶,為邪謀所陵。 聞往者淮南王作謀之時,其所難者,獨有汲黯,以為公孫弘等不足言也。 弘,漢之名相,于今亡比,而尚見輕,何況亡弘之屬乎?故曰朝廷亡人,則為賊亂所輕,其道自然也。 天下未聞陛下奇策固守之臣也。 語曰,何以知朝廷之衰?人人自賢,不務于通人,故世陵夷。 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非虛言也。 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干之固守聞于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 傳曰:「士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 」中人皆可使為君子。 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 禹死之後,日月以衰。 及京兆尹王章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顓命,君臣隔塞,至絶繼嗣,女宮作亂。 此行事之敗,誠可畏而悲也。 本在積任母后之家,非一日之漸,往者不可及,來者猶可追也。 先帝大聖,深見天意昭然,使陛下奉承天統,欲矯正之也。 宜少抑外親,選練左右,舉有德行道術通明之士,充備天官,然後可以輔聖德,保帝位,承大宗。 下至郎吏從官,行能亡以異,又不通一藝,及博士無文雅者,宜皆使就南畝,以視天下,明朝廷皆賢材君子,于以重朝尊君,滅凶致安,此其本也,臣自知所言害身,不闢死亡之誅,唯財留神,反覆愚臣之言。 (《漢書·李尋傳》:哀帝初即位,召尋待詔黃門。 使侍中衛尉傅喜問尋曰:「間者水出地動,日月失度,星辰亂行,災異仍重。 極言毋有所諱。 」尋對。 ) ○又對問災異 《洪範》所謂鼓妖者也。 師法以為人君不聰,為眾所惑,空名得進,則有聲無形,不知所從生。 其傳曰歲月日之中,則正卿受之。 今以四月日加辰巳有異,是為中焉。 第19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漢文》
第1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