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男丁必倒在刀下,你的勇士必死在陣上,錫安的城門必悲傷哀號,它必荒涼坐在地上。 ”以色列民只有憑善行而得于列名生命之冊的才能倖免。 接着舉了一個譬喻,上帝經營葡萄園是指望結好果子,如果結出了野葡萄,那他必撤去籬笆,使它被吞滅,拆毀牆垣,使它被踐踏,使它荒廢,不再修聾,不再鋤刨,讓荊棘蒺藜生長。 烏西雅王逝去那年,先知以賽亞得以見到了上帝。 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六個翅膀的天使撤拉弗侍立兩邊。 天使們彼此呼喊道:「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那呼聲使大殿的根基震動,殿中也充滿了煙雲。 以賽亞俯伏地下,連稱「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但有一個六翼天使拿着燒紅的炭飛到他跟前,那炭從祭壇的火中取出。 天使用紅炭抹他的嘴,便除掉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的罪惡。 上帝差遣以賽亞作為先知去到以色列民當中,告訴百姓,及時改過,“你去告訴這百姓,『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 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迴轉過來,便得醫治。 ”上帝告訴以賽亞,以色列人不到最後滅亡是不會驚醒的了。 到了烏西雅的孫子亞哈斯作猶大王時,亞蘭的利汛王和利瑪的兒子,即以色列王比加聯手攻打耶路撒冷城。 亞哈斯王和城中百姓處于驚恐之中。 耶和華便差以賽亞同他兒子到大路上去迎接亞哈斯王,告訴他,大馬色的亞汛主和以色列的比加必不會成功。 依據以賽亞傳達的默示,亞汛在位六十五年,那以色列王的以法蓮國必敗亡。 耶和華還曉諭亞哈斯,要他向上帝求一個兆頭。 亞哈斯答道:「我不試探耶和華。 」以賽亞便對他說:「大衛家啊!你們聽著。 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呢?還要使上帝厭煩嗎?因而,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並給他取名以馬內利,那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到他曉得棄慈擇善的時候,他必吃奶油和蜂蜜,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二王之地必然被廢棄了」。 以賽亞預言了那穌基督的降生,也預言了他到臨後的富足日子。 他又預言了亞述王是剃刀,他以及埃及王都要攻擊亞蘭,使其敗亡。 以色列人,即以法蓮和撒瑪利亞的百姓,因為他們的嬌傲自大便要遭受耶和華的懲罰,東有亞蘭人,西有非利士人,將要張口吞吃它。 最終消滅愚頑的以色列人的是亞述王。 上帝說:「‘亞述是我怒氣的棍,手中拿我惱恨的杖,我要打發他攻擊褻瀆的國民……我的手已經懲罰了有偶像的國,這些國雕刻的偶像過于耶路撒冷和撒瑪利亞的偶像。 我怎樣待撒瑪利亞和其中的偶像,豈不照樣待耶路撒冷和其中的偶像麼?」以賽亞傳達了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懲罰,因為他們信拜偶像,背叛了神,所以要用亞述人來消滅它;上帝又警告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要步以色列的後塵。 上帝又允許了以色列人的獲救,因為它畢竟是耶西的一根枝條,因為耶和華的靈必能住在它的身上“到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餘剩的……他必向以色列國豎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趕散的人,又從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猶太人。 以法蓮的嫉妒就必消散,擾害猶大的必被翦除。 以法蓮不嫉妒猶大,猶大也不擾害以法蓮。 他們要向西飛,撲在非利士人的肩頭上,一同擄掠東方人,伸手按住以東和摩押,亞們人也必順服他們。 耶和華必然使埃及海漢乾枯……。 以賽亞的話是猶太人對尚未分裂之前的盛世的回憶,也是對猶太重新統一併稱雄于西亞的憧憬。 猶太人希望上帝賜他們以血為代價的和平。 他們的盛世是這樣的:“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 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 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 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象水充滿洋海一般。 ”這之後,以賽亞分別預言了巴比倫城如所多瑪城一樣的傾覆、非利士人的必將遭受的災難、摩押人的覆亡、大馬色的被廢棄、埃及的禍亂。 他專門有一篇針對巴比倫王的詩歌:「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你心裡曾說:我要開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上帝眾星以上;我要坐在眾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 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 」儘管以賽亞反反覆覆勸諫以色列入和猶太人要行公義,要唯主是念,但他們無動于衷,於是以色列和猶大的天國便是必不可免的了,上帝終於假亞述人和巴比倫人之杖消滅了它們。 這一段歷史故事也可見于前面《歷代志下》中間。 第1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聖經的故事》
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