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而上,黑白自分,是非自明,故曰「王道蕩蕩,王道平平」。 後世以是為非,指醉為醒,倒置已極。 君子欲救其弊不得不矯枉,蓋以不平求平,正深于平者也。 有一等自是的人,動曰「吾求信心」,不知所信者,果本心乎?抑習心乎? 假善之人,事事可飾聖賢之 ,只逢着忤時抗俗的事,便不肯做。 不是畏禍,便怕損名,其心總是一團私意故耳。 謙謙自牧,由由與偕,在醜不爭,臨財無苟,此居鄉之利也。 耳習瑣尾之談,目習徵逐之行,以不分黑白為渾融,以不悖時情為忠厚,此居鄉之害也。 夫惡人不可為矣,庸人又豈可為乎?惡人不當交矣,庸人又豈足交乎? 尋常之人,慣苛責君子,而寬貸小人,非君子仇而小人暱也。 君子所圖者大,則所遺者細,世人只檢點細處,故多疵耳。 小人所逆者理,則所便者情,世人只知較量情分,故多恕耳。 愛人則加諸膝,惡人則隕諸淵,此譏刺語,其實愛惡之道無如此。 《大學》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好好色之心,何啻加膝乎?惡惡臭之心,何啻隕淵乎?聖賢只在好惡前討分曉,不在好惡時持兩端。 如慮好惡未必的當,好不敢到十分好,惡不敢到十分惡,則子莫之中,鄉願之善耳! 與君子交者,君子也;小人交者,小人也;君子可交,小人亦可交者,鄉人也。 鄉人之好君子也不甚,其惡小人也亦不甚,其用情在好惡之間,故其立身也,亦在君子小人之間。 天下君子少,小人亦少,而鄉人最多,小人害在一身,鄉人害在風俗。 李卓吾曰:「有利於己,而欲時時囑託公事,則稱引萬物一體之說;有害於己,而欲遠怨避嫌,則稱引明哲保身之說。 」使君相燭其奸,不詐囑託,不許遠嫌避害,又不許稱引,則道學之情窮矣。 如愛己之心愛人,先儒必歸之窮理正心;如治己之心而治人,先儒必以強於自治為本。 蓋未能窮理正心,則吾之愛惡取捨,未必得正,而推己及物,亦必不得其當。 然未能強於自治,則是以不正之身為標的,將使天下之人,皆如吾之不正,而淪胥以陷。 說心、說性、說玄、說妙,總是口頭禪,只把孟子集義二字較勘身心。 一日之內,一事之間,有多少不合義處,有多少不慊於心處,事事檢點,不義之端漸漸難入,而天理之本體漸漸歸復,浩然之氣不充于天地之間者鮮矣! 學正薛玄台先生敷教 薛敷教字以身,號玄台,常之武進人。 方山薛應旂之孫也。 年十五為諸生,海忠介以忠義許之。 登萬曆己丑進士第。 南道御史王藩臣劾巡撫周繼,不白掌憲,耿廷向、吳時來相繼論列。 先生言「是欲為執政箝天下也。 言官風聞言事,從古皆然。 若必關白長官,設使彈劾長官,更須關白乎?二三輔臣,故峻諸司,共繩庶采,憲臣輒為逢迎,自喪生平,竊所不取。 」疏奏,當路大恚。 主考許國以貢舉非人自劾。 奉旨回籍省過。 壬辰起鳳翔教授,尋遷國子助教。 有詔並封三王,上疏力爭,又寓書責備婁江,事遂得寢。 未幾,趙忠毅佐孫清簡,京察,盡黜當路之私人。 內閣張洪陽、王元馭憤甚。 給事中劉道隆,承風旨以爭拾遺,鎸忠毅三秩。 先生復與于孔兼、陳泰來、賈巖、顧允成、張納陛合疏,言考功無罪。 內閣益憤,盡奪六君子官。 而先生得光州學正。 丁母憂,遂不復出。 甲辰顧涇陽修復東林書院,聚徒講學,先生實左右之。 作《真正銘》,以勉同志。 曰:「學尚乎真,真則可久;學尚乎正,正則可守。 真而不正,所見皆苟;正而不真,終非己有。 君親忠孝,兄弟恭友,褆身以廉,處眾以厚。 良朋切劘,要於白首,鄉裡謗怨,莫之出口。 毋謂冥冥,內省滋疚,毋謂瑣瑣,細行匪偶。 讀書學道,系所稟受,精神有餘,窮玄極趣。 智識寡昧,秉哲省咎,殊途同歸,勞逸難狃。 世我用兮,不薄五斗,世不我用,徜徉五柳。 無貴無賤,無榮無朽,殞節逢時,今生諒否?必真必正,夙所自剖,寄語同心,各慎厥後。 」年五十九而卒。 先生持身孤峻,筮仕以來,未嘗受人一餽。 垢衣糲食,處之泰然,舍車而徒,墮行一蒼頭而已。 執喪不飲酒食肉,服闋遂不食肉。 故其言曰:「腳跟站定,眼界放開,靜躁濃淡間,正人鬼分胎處。 」又曰:「道德功名,文章氣節,自介然無慾始。 」又曰:「學苟不窺性靈,任是皎皎不污,終歸一節。 但世風衰微,不憂着節太奇,而憂混同一色,托天道無名以濟其私,則中庸之說誣之也。 」嘗有詩曰:「百年吾取與,留作後人箴。 」其自待不薄如此。 賦性慈祥,蠕動不忍傷害,俗客傖父亦無厭色,然疾惡甚嚴,有毀其知交葉園適者,先生從稠人中奮臂而起,自後其人所在,先生必避去,終身不與一見也。 侍郎葉園適先生茂才 葉茂才字參之,號園適,無錫人也。 萬曆己丑進士。 授刑部主事,以便養改南京工部。 榷稅蕪關,除雙港之禁,商人德之。 歷吏禮二部郎,尚寶司丞少卿,南大理寺丞。 臥病居半。 壬子,陛南太仆寺少卿。 黨論方興,抗疏以劾四明、崑宣,小人遂集矢於先生。 先生言:「臣戇直無黨,何分彼此?孤立寡援,何心求勝?內省不疚,何慮夾攻?鶪肋一官,何難勇退?」遂歸。 天啟初起用,遷太常寺卿。 甲子擢南京工部右侍郎,履任三月,先幾引去,故免遭削奪。 崇禎辛未卒,年七十二。 第4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儒學案》
第4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