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此以反聽之聰,則畢竟無可執也。 苟自以為聰,執之以辨天下之聲,則先已自塞其聰,何以達四聰乎?色未交於目,明與色俱泯也,然見五色者明也,雖既竭目力,隨其形貌,悉詳睹之不紊焉,似乎明之有定方矣。 即此以反觀之明,則畢竟無可象也。 苟自以為明,執之以察天下之色,則先已自蔽其明,何以明四目乎?思慮未萌,睿智與事物而俱斂矣,然神通萬變者思之睿也,雖竭心思,隨其事物以酬酢之而盡。 入幾微,似乎睿智有所定矣。 即此以自反焉睿,則畢竟無可窺也。 若自以為睿,執之以盡天下之變,則先已自窒其思,何以無思無不通乎? 天地萬物之理,皆具此心,人之所以為人,亦為學存此心而已。 心寂而感者也,感有萬端而寂貞於一,是心之所以為心,又惟寂而已。 學箴四條 一曰《大學》明德親民,止至善;《中庸》經綸立本,知化育。 此是聖人全學,庶幾學有歸宿。 一曰虞廷危微精一,孔子操存舍亡。 此是心學正傳,庶幾學有入路。 一曰顏子欲罷不能,曾子死而後已。 此是為學真機。 庶幾不廢半涂。 一曰明道每思彞倫間有多少不盡分處,象山在人情物理事變上用功夫。 此是為學實地,庶幾不惑異端。 僉事馮慕岡先生應京 馮應京字大可,號慕岡,盱眙人也。 萬曆壬辰進士。 授戶部主事,改兵部稅監。 陳奉播惡楚中,朝議恐地方激變,移先生僉事鎮武、漢、黃三郡。 先生下車,約束邑令於學宮曰:「邑故無礦,而每邑歲輸金四千餘緡,豈天降地出乎?吾以三尺從事矣。 」於是邑令以無礦移稅監,稅監雖怒而無以難也,即走鄖、襄以避先生。 辛丑孟春,三司宴稅監,陳奉兵舉炮,思泄怒於先生。 百姓聚而噪之,奉黨鈎其聚者,殺傷百餘人。 先生因疏奉不法九大罪,奉亦疏阻撓國課,惡語相加,詔遂逮先生下鎮撫司獄。 三楚之民,叩闕鳴冤,哭聲震地,上不為省。 先生在獄四年,與同事司李何棟如、華珏講學不輟。 甲辰始出,卒於家。 先生師事鄒南 ,其拘幽書草,皆從憂患之際,言其得力。 棟如字子極,號天玉,官至太仆寺卿,亦講學於廣陵,則先生之傳也。 [清] 黃宗羲 卷二十五 南中王門學案一 前言 南中之名王氏學者,陽明在時,王心齋、黃五嶽、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馮南江,其着也。 陽明歿後,緒山、龍溪所在講學,於是涇縣有水西會,寧國有同善會,江陰有君山會,貴池有光岳會,太平有九龍會,廣德有復初會,江北有南譙精舍,新安有程氏世廟會,泰州復有心齋講堂,几乎比戶可封矣。 而又東廓、南野、善山先後官留都,興起者甚眾。 略載其論學語於後。 其無語錄可考見者附此。 戚賢字秀夫,號南玄。 江北之全椒人。 嘉靖丙戌進士。 仕至刑科都給事中,以薦龍溪,失貴谿指,謫官致仕。 陽明在滁州,南玄以諸生旅見,未知信向。 其後為歸安令,讀論學諸書,始契於心,遂通書受學。 為會於安定書院,語學者「千聖之學,不外於心,惟梏於意見,蔽於嗜欲,始有所失。 一念自反,即得本心。 」在京師會中,有談二氏者,即正色阻之。 龍溪偶舉黃葉止兒啼公案,南玄勃然曰:「君是吾黨宗盟,一言假借,便為害不淺。 」龍溪為之愧謝。 南玄談學,不離良知,而意氣激昂,足以發之。 馮恩字子仁,號南江,華亭人。 嘉靖丙戌進士。 陽明征思、田,南江以行人使其軍,因束脩為弟子。 擢為南道御史,劾都御史汪鋐、大學士張孚敬,下詔獄。 會審,鋐執筆,南江立而庭辯,論死。 其後減戍赦歸。 貢安國字元略,號受軒,宣州人。 師南野、龍溪。 主水西、同善之會。 緒山與之書曰:「昔人言鴛鴦綉出從君看,莫把金鍼度與人。 吾黨金鍼是前人所傳,實未綉得鴛鴦,即嘵嘵然空持金鍼,欲以度人,人不見鴛鴦,而見金鍼,非徒使之不信,並願綉鴛鴦之心,亦阻之矣。 」後官山東州守,講學於志學書院。 查鐸字子警,號毅齋,涇縣人。 嘉靖乙丑進士。 為刑科給事中。 不悅於新鄭,外轉至廣西副使。 學於龍溪、緒山,謂「良知簡易直截,其他宗旨,無出於是。 不執於見即曰虛,不染於欲即曰寂,不累於物即曰樂,無有無,無始終,無階級,俛焉日有孳孳,終其身而已。 」 沈寵字思畏,號古林,宣城人。 登嘉靖丁酉鄉書。 官至廣西參議。 師事受軒。 受軒學於南野、龍溪而返,謂古林曰:「王門之學在南畿,盍往從之?」於是古林又師南野、龍溪。 在閩建養正書院,在蘄黃建崇正書院。 近溪立開元之會於宣州,古林與梅宛溪主其席。 疾革,有問其胸次如何?曰:「已無物矣。 」宛溪名守德,字純甫。 官至雲南左參政。 其守紹興時,重修陽明講堂,延龍溪主之。 式祕圖楊珂之閭,非俗吏也。 蕭彥號念渠,戶部侍郎。 諡定肅。 涇縣人。 師事緒山。 蕭良榦字以寧,號拙齋。 仕至陝西布政使。 師緒山、龍溪。 水西講學之盛,蕭氏之力也。 戚袞字補之,號竹坡,宣城人。 項城知縣。 初及東廓、南野之門,已受業龍溪。 龍溪語之曰:「所謂志者,以其不可奪也。 至於意氣,則有時而袞。 良知者,不學不慮,自然之明覺,無慾之體也。 吾人不能純於無慾,故有致知之功。 學也者,復其不學之體也;慮也者,復其不慮之體也。 第1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儒學案》
第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