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陳白沙徵到京,吏部尚書問曰:『貴省官如何?』曰:『與天下省官同。 』請對坐,即坐無辭。 此盡樸實有所養。 羅一峰訪康齋,見起禦聘牌坊,乃謂其子云:『不必有此牌坊。 』 不見康齋而退。 此羅公高處。 康齋,孔門之原憲也,而又有此乎!」 先生曰:「昔者聞有一僉事求見王贛菴公云:『西來一件為黃河,二件為華山,三件為見先生。 』王公云:『若做官不好,縱見此三者,亦不濟事。 』這般高,不受人諂。 」 大器問:「動靜不失其時。 ”曰:“正是仕止久速各當其可,汝今且只於語默作止處驗也。 」 黃惟因問:「白沙在山中,十年作何事?”先生曰:“用功不必山林,市朝也做得。 昔終南僧用功三十年,盡禪定也。 有僧曰:『汝習靜久矣,同去長安柳街一行。 』及到,見了妖麗之物,粉白黛綠,心遂動了,一旦廢了前三十年工夫。 可見亦要於繁華波蕩中學。 故於動處用功,佛家謂之消磨,吾儒謂之克治。 」 應德問:「觀喜怒哀樂未發之前氣象,如何觀?”先生曰:“只是虛靜之時。 觀字屬知、屬動,只是心上覺得,然其前只好做戒慎恐懼工夫,就可觀也。 」 南昌裘汝中問:「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 ”先生曰:「大舜聞一善言,見一善行,沛然莫之能禦,豈不是聞見?豈不是德性?」「然則張子何以言不梏於見聞?」曰:「吾之知本是良的,然被私慾迷蔽了,必賴見聞開拓,師友夾持而後可。 雖生知如伏羲,亦必仰觀俯察。 」汝中曰:「多聞擇其善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乃是知之次也。 是以聖人將德性之知,不肯自居,止謙為第二等工夫。 」曰:“聖人且做第二等工夫,吾輩工夫只做第二等的也罷。 殊不知德性與聞見相通,原無許多等第也。 」 許象先問:「樂在其中,與不改其樂,樂字有淺深否?”先生曰:「汝不要管他淺深,今日只求自家一個樂耳。 」大器曰:「然求之有道乎?」先生曰:“各人揀自己所累處,一切盡除去,則自然心廣體胖。 然所謂累處者,不必皆是聲色貨利粗惡的,只於寫字做詩凡嗜好一邊皆是。 程子曰:『書札於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着,亦自喪志。 』 可見。 」 有一名公曰:「近日對某講學者,惟少某人耳。 ”先生笑曰:「程子說韓持國曰:『公當求人,倒教人來求公耶?』若為這道講,須下人去講,不然,有道者他肯來尋公講耶?」又曰:「某尸位未嘗建得事業。 」先生曰:「不然,賢人君子在位,不必拘拘如何是建功創業,但一言一動皆根道理。 在位則僚屬取法,在下則軍民畏服。 又使天下之人知某處有某公在,卒然有急可恃,有何不可?」其人曰:“若是不可不慎矣。 」 有一相當國,其弟過陝西,與對山曰:「某回京與家兄說薦舉起用。 ”對山笑曰:「某豈是在某人手?取功名的人。 」先生曰:「此亦可謂慷慨之士。 」或曰:「但欠適中耳。 」曰:“士但有此氣象,亦是脫俗,怎能勾便中庸也?」 先生見林穎氣象從容,指謂大器曰:「人動靜從容,言語安詳,不惟天理合當如此,且起觀者敬愛,就是學問也。 學者不可無此氣象,但須要先有諸中矣。 」 時耀問:「收放心在何處?”先生曰:“須於放的去處收,則不遠而復矣。 」 先生謂諸生曰:「我欲仁,斯仁至矣。 今講學甚高遠,某與諸生相約,從下學做起,要隨處見道理。 事父母這道理,待兄弟妻子這道理,待奴僕這道理,可以質鬼神,可以對日月,可以開來學,皆自切實處做來。 ”大器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曰:“然。 」 問「為學”。 曰:「只要正己。 孔子曰:『上不怨天,不下尤人,知我者其天乎!』若求人知,路頭就狹了。 天打那處去尋,只在得人,得人就是得天。 《書》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學者未省。 曰:“本之一心,驗之一身,施之宗族,推之鄉黨,然後達之政事,無往不可。 凡事要仁有餘而義不足;則人無不得者。 」 詔問:「講良知者何如?”先生曰:“聖人教人,每因人變化。 如顏淵問仁,夫子告以克己復禮,仲弓則告以敬恕;樊遲則告以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蓋隨人之資質學力所到而進之,未嘗規規於一方也。 世之儒者誨人,往往不論其資稟造詣,刻數字以必人之從,不亦偏乎!」 問「致良知”。 先生曰:“陽明本孟子良知之說,提掇教人,非不警切,但孟子便兼良能言之。 且人之知行,自有次第,必先知而後行,不可一偏。 傅說曰:『非知之艱。 』 聖賢亦未嘗即以知為行也。 縱是周子教人曰『靜』、曰『誠』,程子教人曰『敬』,張子以『禮』教人,諸賢之言非不善也,但亦各執其一端。 且如言靜,則人性偏於靜者,須別求一個道理。 曰誠、曰敬,固學之要,但未至於誠敬,尤當有入手處。 如夫子《魯論》之首,便只曰『學而時習』,言學,則皆在其中矣。 」 論「格物致知,世之儒者辨論莫太高遠乎”?先生謂:「若事事物物皆要窮盡,何時可了。 故謂只一坐立之間,便可格物。 何也?蓋坐時須要格坐之理,如屍是也;立時須要格立之理,如齋是也。 凡類此者,皆是如是,則知可致而意可誠矣。 」又曰:“先就身心所到、事物所至者格,久便自熟。 或以格為度量,亦是。 」 第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儒學案》
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