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知性」,即《大學》之「物格盡心,即知至」也。 道無處不在,故當無處不謹。 天道流行,命也,命賦於人,性也,性與心俱生者也。 性體無為,人心有覺,故心統性情。 不責人,即心無凝冰焦火之累。 天地間理無縫隙,實不可分。 元者善之長,亨利貞皆善也;仁為善之長,禮義智皆善也。 性命一理也,有善而無惡也明矣。 《中庸》言明善,不言明性,善即性也。 雜慮少則漸近道。 心每有妄發,以經書聖賢之言制之。 一息之運,與古今之運同;一塵之土,與天地之土同;一夫之心,與億兆之心同。 致知格物,於讀書得之者多。 「論性不論氣不備」有二說:專論性不論氣,則性亦無安泊處,此不備也;專論性不論氣,則雖知性之本善,而不知氣質有清濁之殊,此不備也。 「論氣不論性不明」亦有二說:如告子以知覺運動之氣為性,而不知性之為理,此不明也;如論氣質有清濁之殊,而不知性之本善,此不明也。 二之則不是,蓋理氣雖不相雜,亦不相離。 天下無無氣之理,亦無無理之氣,氣外無性,性外無氣,是不可二之也。 若分而二,是有無氣之性,無性之氣矣,故曰二之則不是。 程子曰:「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誠心為四端,則信在其中矣。 」愚謂若無誠心,則四端亦無矣,故學道以誠心為本。 鬼神者,天地陰陽之靈;魂魄者,人身陰陽之靈。 御史閻子兒先生禹錫 閻禹錫字子與,洛陽人。 年十九,舉正統甲子鄉試。 明年,授昌黎訓導。 母喪廬墓,詔旌其門。 聞薛文清講學,往從之遊。 補開州訓導,遂以所受於文清者,授其弟子,人多化之。 李文達薦為國子學正,轉監丞。 干謁不行,謫徽州府經歷。 尋復南京國子助教監丞,超陞御史,提督畿內學政。 勵士以原本之學,講明《太極圖說》、《通書》,使文清之學不失其傳者,先生之力也。 成化丙申卒。 所着有《自信集》。 或問先生與白良輔於文清,文清曰:「洛陽似此兩人也難得,但恐後來立腳不定,往別處走。 」觀先生所立,雖未知所得深淺,亦不負文清之所戒矣。 侍郎張自在先生鼎 張鼎字大器,陝之咸寧人。 成化丙戌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 出知太原府,晉山西參政,仍署府事。 轉河南按察使。 弘治改元,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入為戶部右侍郎。 乙卯卒於家,年六十五。 先生少從父之任蒲州,得及薛文清之門。 終身恪守師說,不敢少有踰越。 文清歿後,其《文集》散漫不傳,先生搜輯較正,凡數年,始得成書。 郡守段容思先生堅 段堅字可久,號容思,蘭州人也。 年十四,為諸生,見陳緱山《明倫堂上銘》「群居慎口,獨坐防心」,慨然有學聖人之志,於是動作不苟。 正統甲子領鄉薦。 己巳,英宗北狩,應詔詣闕上書,不報。 自齊、魯以至吳、越,尋訪學問之人,得閻禹錫,白良輔,以溯文清之旨,踰年而歸,學益有得。 登景泰甲戌進士第,歸而讀書。 越五年,出知福山縣,以絃誦變其風俗,謂「天下無不可化之人,無不可變之俗」,六載而治行,鬱然可觀。 李文達薦之,擢知萊州府,以憂去。 補南陽府,建志學書院,與人士講習濂、洛之書。 其童蒙則授以《小學家禮》。 祀烈女,迸巫尼,凡風教之事,無不盡心。 八年而後歸。 成化甲辰卒,年六十六。 嘗言:「學者主敬以致知格物,知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之理即天地之理,吾身可以參贊者在此。 」其形於自得者,詩云:「風清雲淨雨初晴,南畝東阡策杖行。 幽鳥似知行樂意,綠楊 外兩三聲。 」先生雖未嘗及文清之門,而郡人陳祥贊之曰:「文清之統,惟公是廓。 」則固私淑而有者也。 廣文張默齋先生傑 張傑字立夫,號默齋,陝之鳳翔人。 正統辛酉鄉薦,授趙城訓導,以講學為事。 文清過趙城,先生以所得質之,文清為之證明,由是其學益深。 丁外艱服闋,遂以養母不出。 母喪畢,為責躬詩曰:「年紀四十四,此理未真知。 晝夜不勤勉,遷延到幾時?」無復有仕進意。 其工夫以「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二語為的。 用《五經》教授,名重一時。 當道聘攝城固學事,先生以鄉黨從游頗眾,不能遠及他方辭之。 段容思贈詩「聖賢心學真堪學,何用奔馳此外尋」。 先生答詩亦有「今宵忘寢論收心」之句,學者爭傳誦焉。 有勸先生着書者,曰:「吾年未艾,猶可進也,俟有所得,為之未晚。 」成化壬辰十月卒,年五十二。 文莊王凝齋先生鴻儒 王鴻儒字懋學,號凝齋,河南南陽人。 成化丁未進士,授南戶部主事,出為山西提學僉事,進副使。 孝宗與劉大夏論人才,曰:「藩臬中如王鴻儒,他日可大用。 」大夏對曰:「此人才學不易得,誠如聖諭。 」正德初致仕,己已起國子祭酒,不數月,憂去。 服除,改南戶部侍郎,召入吏部。 時 宰為陸完,喜權術,先生諷之曰:「惟誠與直能濟國事,趨名者亦趨利,於社稷生民無益也。 」未幾完果敗。 辛酉,陞南戶部尚書。 宸濠反,武宗南巡,勤勞王事,疽發背卒。 先生書法端勁,少未為人知,裡人有為府史者,嘗以其書置府中,知府段堅偶見而奇之,史對曰:「裡中王生書也。 」堅即召見,曰:「子風神清徹,豈塵埃人物?」遂收之門下,故先生之學,本之段氏。 凝齋筆語 第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儒學案》
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