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問曰:「為道者當先立功德,審然否?」抱朴子答曰:「有之。 按玉鈐經中篇雲,立功為上,除過次之。 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禍,護人疾病,令不枉死,為上功也。 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 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行惡事大者,司命奪紀,小過奪算,隨所犯輕重,故所奪有多少也。 凡人之受命得壽,自有本數,數本多者,則紀算難盡而遲死,若所稟本少,而所犯者多,則紀算速盡而早死。 又云,人欲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 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復中行一惡,則盡失前善,乃當復更起善數耳。 故善不在大,惡不在小也。 雖不作惡事,而口及所行之事,及責求佈施之報,便復失此一事之善,但不盡失耳。 又云,積善事未滿,雖服仙藥,亦無益也。 若不服仙藥,並行好事,雖未便得仙,亦可無卒死之禍矣。 吾更疑彭祖之輩,善功未足,故不能昇天耳。 」 04章 內篇.金丹 抱朴子曰: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 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 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 往者上國喪亂,莫不奔播四出。 余周旋徐豫荊襄江廣數州之間,閲見流移俗道士數百人矣。 或有素聞其名,乃在雲日之表者。 然率相似如一,其所知見,深淺有無,不足以相傾也。 雖各有數十捲書,亦未能悉解之也,為寫蓄之耳。 時有知行氣及斷穀服諸草木藥法,所有方書,略為同文,無一人不有道機經,唯以此為至秘,乃雲是君喜所撰。 余告之曰,此是魏世軍督王圖所撰耳,非古人也。 圖了不知大藥,正欲以行氣入室求仙,作此道機,謂道畢於此,此復是誤人之甚者也。 余問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內文召天神地祇之法,了無一人知之者,其誇誕自譽及欺人,雲己久壽。 及言曾與仙人共游者將太半矣,足以與盡微者甚鮮矣。 或有頗聞金丹,而不謂今世復有得之者,皆言唯上古已度仙人,乃當曉之。 或有得方外說,不得其真經。 或得雜碎丹方,便謂丹法盡於此也。 昔左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授之金丹仙經,會漢末亂,不遑合作,而避地來渡江東,志欲投名山以修斯道。 余從祖仙公,又從元放受之。 凡受太清丹經三卷及九鼎丹經一卷金液丹經一卷。 余師鄭君者,則余從祖仙公之弟子也,又於從祖受之,而家貧無用買藥。 余親事之,灑掃積久,乃於馬跡山中立壇盟受之,並諸口訣訣之不書者。 江東先無此書,書出於左元放,元放以授余從祖,從祖以授鄭君,鄭君以授余,故他道士了無知者也。 然余受之已二十餘年矣,資無擔石,無以為之,但有長嘆耳。 有積金盈櫃,聚錢如山者,復不知有此不死之法。 就令聞之,亦萬無一信,如何?夫飲玉台則知漿荇之薄味,睹崑崙則覺丘垤之至卑。 既覽金丹之道,則使人不欲復視小小方書。 然大藥難卒得辦,當須且將禦小者以自支持耳。 然服他藥萬斛,為能有小益,而終不能使人遂長生也。 故老子之訣言雲,子不得還丹金液,虛自苦耳。 夫五穀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絶之則死,又況於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於五穀耶?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 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 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有如脂之養火而不可滅,銅青涂腳,入水不腐,此是借銅之勁以扞其肉也。 金丹入身中,沾洽榮衛,非但銅青之外傅矣。 世間多不信至道者,則悠悠者皆是耳。 然萬一時偶有好事者,而復不見此法,不值明師,無由聞天下之有斯妙事也。 余今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好之者。 其勤求之,求之不可守淺近之方,而謂之足以度世也。 遂不遇之者,直當息意於無窮之冀耳。 想見其說,必自知出潢污而浮滄海,背螢燭而嚮日月,聞雷霆而覺布鼓之陋,見巨鯨而知寸介之細也。 如其嘍嘍,無所先入,欲以弊藥必規昇騰者,何異策蹇驢而追迅風,棹藍舟而濟大川乎?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抱朴子》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