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磯蕪湖縣西南七里大江中梟磯,相傳昭烈孫夫人自沈于此,有廟在焉。 按《水經注》:「武陵孱陵縣故城,王莽更名孱陸也,劉備孫夫人,權妹也,又更修之。 」則是隨昭烈而至荊州矣。 《蜀志》曰:「先主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 」又裴松之注引《趙雲列傳》曰:「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時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 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 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是孫夫人自荊州復歸於權,而後不知所終,梟磯之傳殆妄。 ○胥門《史記》:「吳王既殺子晉,吳人為立祠于江上,號曰胥山。 」《水經注》引虞氏曰:「松江北去吳國五十里,江側有丞、胥二山,山各有廟。 魯哀公十三年,越使二大夫疇無餘、謳陽等伐吳。 吳人敗之,獲二大夫,大夫死,故立廟于山上,號曰丞、胥二王也,胥山上今有壇石,長老云:胥神所治也。 一以為子胥,一以為越大夫。 」今蘇州城之西南門曰胥門,陸廣微《吳地記》云:「本伍子胥宅,因名。 」非也。 趙樞生曰:「按《吳越春秋》:吳工夫差十三年,將與齊戰,道出胥門,因過姑胥之台。 」則子胥未死已名為胥門。 愚考《左傳‧哀公十一年》艾陵之戰,胥門巢將上軍。 胥門,氏;巢,名。 蓋居此門而以為氏者,如東門遂、桐門右師之類。 則是門之名又必在夫差以前矣。 《淮南子》:「勾踐甲卒三千人,以擒夫差于姑胥。 」《越絶書》:「吳王起姑胥之台,五年乃成。 」姑胥,山名也,不可知其所始。 其字亦為「姑蘇」。 《國語》:「吳王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姑蘇。 」《史記》:「越伐吳,敗之姑蘇。 」伍被對淮南王,言「見糜鹿游姑蘇之台」。 古「胥」、「蘇」二字多通用。 ○潮信白樂天詩:「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 」白是北人,未諳潮候。 今杭州之潮,每月朔日以子、午二時到。 每日遲三刻有餘,至望日則子潮降而為午,午潮降而為夜子。 以後半月復然。 故大月之潮一月五十八回,小月則五十六回,無六十回也。 水月皆陰之屬,月之麗天,出東入西,大月二十九回,小月二十八回,亦無三十回也,所以然者,陽有餘而陰不足,自然之理也。 ○晉國晉自武公滅翼,而王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其時疆土未廣,至獻公始大。 考之於傳:滅楊、滅霍、滅耿、滅魏、滅虞。 重耳居蒲,夷吾居屈,太子居曲沃,不過今平陽一府之境。 而滅虢、滅焦,則跨大河之南。 不惠公敗韓之倏,秦證河東,則內及解梁。 狄取狐廚,涉汾,而晉境稍蹩,文公始啟南陽,得今之懷慶,襄公敗秦于附,惠公賂秦之地復為晉有。 而以河西為境,持霍太山以北大部皆狄地,不屬’于晉。 文公廣三行禦狄,裂公敗狄于箕,而秋牛始怖。 忡公川槐絆樸戍之謀。 以貨易土。 平公用荀、吳,敗狄于太原。 於是晉之北境至于洞渦、洛陰之間,而鄔、祁、平陵、梗陽、涂水、馬盂為祁氏之邑,晉陽為趙氏之邑矣。 若成公滅赤狄潞氏,而得今之潞安;頃公滅肥、滅鼓,而得今之真定,皆一一可考。 吾于杜氏之解綿上箕而不能無疑,並唐叔之封晉陽亦未敢以為然也。 ○綿上《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 」杜氏曰:「西河介休縣南有地名綿上。 」《水經注》:「石桐水即綿水,出介休縣之綿山。 北流經石桐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 」袁崧《郡國志》曰:「介休縣有介山,有綿上聚子推廟。 今其山南跨靈石,東跨沁源,世以為之推所隱。 而漢魏以來,傳有焚山之事,太原、上黨、西河、雁門之民至寒食不敢舉火。 石勒禁之,而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鷄子,平地三尺。 」前史載之,無異辭也。 然考之於傳,《襄公十三年》:「晉悼公于綿上,以治兵,使士モ將中軍,讓干荀偃。 」此必在近國都之地。 又定麼人年》:「趙簡子逆宋樂祁,飲之灑于綿上,」自宋如晉,其路豈出於西河介休乎?況文公之時,霍山以北大抵皆狄地,與晉都遠不相及。 今翼城縣西公有綿山,俗謂之小綿山,近曲沃,當必是簡子逆樂祁之地。 今萬泉縣南二里有介山。 《漢書‧武帝紀》詔曰:「朕用事介山,祭後土,皆有光應。 」《地理志》:汾陰,介山在南。 ”《楊雄傳》:「其三月,將祭後土,上乃師群臣,橫大河,湊汾陰。 既祭,行遊介山,回安邑,顧龍門,覽鹽池,登歷觀陡西嶽,以望八荒。 雄作《河東賦》曰:『靈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覽于介山。 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于龍門。 』」《水經注》亦引此,謂晉《太康記》及《地道記》與《永初記》並言子推隱於是山而辨之,以為非然,可見漢時己有二說矣。 ○箕《左傳‧信公三十三年》:「狄伐晉,及箕,」解曰:「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 」非也,陽邑在今之太谷縣,襄公時未為晉有。 傳言「狄伐晉及箕」,猶之言「齊伐我及清」也,必其近國之地也。 成公十三年,厲公使呂相絶秦,曰:「入我河縣,焚我箕、郜。 」又必其邊河之邑,秦、狄皆可以爭。 而文公八年,有箕鄭父;襄公二十一年,有箕遺,當亦以邑氏其人者矣。 第2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日知錄》
第2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