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遷有無化居「懋遷有無化居。 」化者,貨也。 運而不積則謂之化,留而不散則謂之貨。 唐虞之世,曰化而已。 至殷人,始以貨名。 《仲虺》有「不殖貨利」之言,三風有殉于貨色之儆,而《盤庚》之誥則曰「不肩好貨」,於是「移化」之字為「化生」、「化成」之化,而厚斂之君、發財之豐多不化之物矣。 舜作《南風之歌》,所謂勸之以九歌者也。 讀之然後知解吾民之慍者,必在乎阜吾民之財;而自阜其財,乃以來天下之慍。 ○三江北江,今之揚子江也。 中江,今之吳淞江也。 不言南江,而以「三江」見之;南江,今之錢塘江也。 《禹貢》該括眾流,無獨遺浙江之理,而會稽他日合諸侯計功之地也,特以施功少,故不言于導水爾。 「三江既入」,一事也;「震澤底定」,又一事也。 後之解《書》者必謂三江之皆由震澤,以二句相蒙為文,而其說始紛紜矣。 ○錫土姓今日之天下,人人無土,人人有姓。 蓋自錫土之法廢,而唐、宋以下,帝王之裔儕于庶人,無世守之固;錫姓之法廢,而魏、齊以下,朔漠之姓雜于諸夏,失氏族之源。 後之鄙儒,讀《禹貢》而不知其義者良多矣。 ○厥弟五人夏、商之世,天子之子其封國而為公侯者不見于經。 以太康之尸位,而有厥弟五人,使其並建茅土,為國屏翰,羿何至篡夏哉?富辰言:「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卦建親戚,以蕃屏周。 」而少康封其庶子于會稽,以奉守禹祀,二十餘世,至于越之句踐,卒霸諸侯,有禹之遺烈,夫亦監于太康孤立之禍而然與?若乃孔子所謂「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者,亦從此而可知之矣。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堯、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 至太康始失河北,而五子禦其母以從之,於是僑國河南,傳至相,卒為浞所滅。 古之天子失其故都,未有能國者也。 周失豐、鎬,而平王以東;晉失洛陽,宋失開卦,而元帝、高宗遷于江左,遂以不振。 惟殷之五遷圮于河,而非敵人之窺伺,則勢不同爾。 唐自玄宗以後,天子屢嘗出狩,乃未幾而復國者,以不棄長安也。 故子儀迴鑾之表,代宗垂泣;宗澤還京之奏,宗澤還京之奏,忠義歸心。 嗚呼!幸而澆之縱慾,不為民心所附,少康乃得以一旅之眾而誅之。 爾後之人主不幸失其都邑,而為興復之計者,其念之哉!夏之都本在安邑,太康畋于洛表,而羿距于,則冀方之地入于羿矣,惟河之東與南為夏所有。 至後相失國,依于二斟。 於是使澆用師,殺斟灌,以伐斟,而相遂滅。 乃處澆于過,以制東方;處台于戈,以控南國。 其時靡奔有鬲。 在河之南。 而自河以內,無不安於亂賊者矣。 合魏絳、伍員二人之言,可以觀當日之形勢。 而少康之所以布德兆謀者,亦難乎其為力矣。 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後人因之,遂以冀州為中國之號。 《楚辭‧九歌》:「覽冀州兮有餘。 」《淮南子》:「女媧氏殺黑龍以濟冀州。 」《路史》云:「中國總謂之冀州。 」《谷梁傳》曰:「鄭,同姓之國也,在乎冀州。 」 ○胤征羲和屍官,慢天也;葛伯不祀,亡祖也。 至于動六師之誅,興鄰國之伐,古之聖人其敬天尊祖也至矣。 故《王制》:天子巡守其削絀諸侯,必先於不敬、不孝。 ○惟元祀十有二月「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元祀者,太甲之元年;十有二月者,建子之月。 蓋湯之崩必以前年之十二月也。 殷練而,「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闕祖」,湯于廟也。 先君廟,而後嗣子即位,故成之為王,則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也。 若自桐歸毫,以三祀之十二月者,則適當其時,而非有所取爾。 「即位」者,即先君之位也。 未則事死如生,位猶先君之位也,故廟而後嗣子即位。 殷練而,即位必在期年之後;周卒哭而,故踰年斯即位矣。 有不待葬而即位,如魯之文公、成公者,其禮之末失乎! 三年喪畢,而後踐天子位,舜也,禹也。 練而,而即位,殷也。 踰年正月即位,周也。 世變愈下,而柩前即位,為後代之通禮矣。 ○西伯戡黎以關中並天下者,必先於得河東。 秦取三晉而後滅燕,齊,苻氏取晉陽而後滅燕,宇文氏取晉陽而後滅齊。 故西伯戡黎,而殷人恐矣。 ○少師古之官有職異而名同者,「太師」、「少師」是也。 比干之為少師,《周官》所謂「三孤也」《論語》之少師陽,則樂官之佐,而《周禮》謂之「小師」者也。 故《史記》言紂之將亡,其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奔周,而後儒之傳誤以為微子也。 ○殷紂之所以亡自古國家承平日久,法制廢馳,而上之令不能行于下,未有不亡者也。 紂以不仁而亡,天下人人知之。 吾謂不盡然。 紂之為君,沈緬于酒,而逞一時之威,至于刳孕脛,蓋齊文宣之比耳。 商之衰也久矣,一變而《盤庚》之書,則卿大夫不從君令;再變有《微子》之書,則小民不畏國法;至于「攘竊神之犧牲,用以容,將食無災」,可謂民玩其上,而威刑不立者矣。 即以中主守之,猶不能保,而況以紂之狂酗昏虐,又祖伊奔告而不省乎?文宣之惡未必減于紂,而齊以強;高緯之惡未必甚于文宣,而齊以亡者:文宣承神武之餘,紀綱粗立,而又有楊輩為之佐,主昏于上而政清于下也;至高緯而國法蕩然矣,故宇文得而取之。 然則論紂之亡,武之興,而謂以至仁伐至不仁者,偏辭也,未得為窮源之論也。 第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日知錄》
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