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廣韻】【集韻】□倉經切,音青。 魚名。 青色,有枕骨。 【正字通】形似鯇,青色,即青魚。 俗呼烏鶹,南人以作鮓。 【本草圖經】青魚古作鯖字,所謂五侯之鮓是也。 【左思·吳都賦】□鼊鯖鰐。 【注】鯖魚出交趾,合浦諸郡。 ◆又【集韻】親盈切【正韻】七情切,□音清。 義同。 █鯢 【亥集中】【魚字部】 鯢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音倪。 【說文】刺魚也。 【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 【注】今鯢魚似鮎,四腳,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 【疏】鯢,雌鯨也。 【本草】鯢魚,一名王鮪,在山溪中,似鮎,有四腳長尾,能上樹,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鳥來飲水,因而取之。 伊洛間亦有,聲如小兒啼,故曰鯢魚。 一名鱯魚,一名人魚,膏燃燭不滅。 【左傳·宣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 【注】鯨鯢,大魚名。 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 【疏】雄曰鯨,雌曰鯢。 ◆又【莊子·庚桑楚】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為之制。 【注】制,折也,謂小魚得曲折也。 ◆又【外物篇】灌瀆守鯢鮒。 【注】鯢、鮒,皆小魚也。 █鯗 【亥集中】【魚字部】 鯗 【廣韻】【正韻】息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想。 乾魚臘也。 【吳地記】闔閭入海,會風浪糧絶不得渡,王拜禱,見金色魚逼而來,吳軍取食。 及歸,會羣臣思海中所食魚。 所司云:暴乾矣。 索食之甚美,因書美下魚鯗字。 【類篇】或作鱶。 █鯠 【亥集中】【魚字部】 鯠 【廣韻】落哀切【集韻】郞才切,□音來。 魚名。 鰻鯠,魚也。 ◆又【爾雅·釋魚】鯬鯠。 【埤蒼】鯬鯠,魾也。 █鯣 【亥集中】【魚字部】 鯣 【篇海】夷益切,音易。 鱺鯣。 █鰉 【亥集中】【魚字部】 鰉 【集韻】胡光切,音黃。 與鱑同。 魚名。 【正字通】鱣也。 █鰠 【亥集中】【魚字部】 鰠 【廣韻】【集韻】□蘇遭切,音騷。 魚名。 【山海經】渭水東流注于河,其中多鰠魚,其狀如鱣魚,動則其邑有大兵。 █魴 【亥集中】【魚字部】 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方切,音房。 【說文】赤尾魚。 或從□作□。 【詩·周南】魴魚赬尾。 【傳】魚勞則尾赤。 【疏】魴魚尾本不赤,赤故為勞也。 【陸璣疏】魴魚,廣而薄,肥恬而少力,細鱗,魚之美者。 【爾雅·釋魚】魴魾。 【注】江東呼魴魚為鯿。 一名魾。 梁水魴尤美,故鄉語曰:居就糧,梁水魴。 【正字通】魴魚小頭縮項,闊腹穹脊,細鱗,色青白,腹內肪甚腴。 ◆又姓。 【姓氏急就篇】漢有魴山。 █鮐 【亥集中】【魚字部】 鮐 【廣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台。 【說文】海魚名。 【正字通】河豚別名。 【史記·貨殖傳】鮐鮆千斤。 【注】師古曰:鮐,海魚也。 【左思·吳都賦】□鮪鯸鮐。 【注】鯸鮐魚,狀如科鬥,大者尺餘,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文。 ◆又【爾雅·釋詁】鮐背。 【疏】老人皮膚消瘠,背若鮐魚也。 【揚子·方言】鮐,老也。 秦晉之郊,陳兗之會,曰耇鮐。 【注】言背皮如鮐魚。 【釋名】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也。 ◆又通作台。 【詩·大雅】黃耇台背。 【箋】台之言鮐也。 ◆又【集韻】【正韻】□堂來切,音臺。 ◆又【集韻】盈之切,音怡。 義□同。 █鮮 【亥集中】【魚字部】 鮮 【唐韻】【集韻】【韻會】□相然切,音仙。 魚名。 出貉國。 【禮·內則】冬宜鮮羽。 【注】鮮,生魚也。 ◆又【玉篇】生也。 【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 【傳】鳥獸新殺曰鮮。 【儀禮·士昏禮】臘必用鮮。 【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 【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 【注】鮮,野獸也。 ◆又【廣韻】潔也。 【易·說卦】為蕃鮮。 【注】鮮,明也。 ◆又【釋名】鮮,好也。 【玉篇】善也。 ◆又國名。 【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 ◆又【鮮□傳】鮮□者,依鮮□山,故因號焉。 ◆又山水名。 【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 ◆又姓。 【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 ◆又鮮于,複姓。 【風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子食采於朝鮮,因氏焉。 ◆又【廣韻】【集韻】□息淺切,音獮。 【易·繫辭】故君子之道鮮矣。 【釋文】盡也。 ◆又【書·無逸】惠鮮鰥寡。 【傳】又加惠鮮乏鰥寡之人。 【疏】鮮,少乏也。 【詩·鄭風】終鮮兄弟。 【箋】鮮,寡也。 【禮·中庸】民鮮能久矣。 【注】鮮,罕也。 ◆又少也。 亦善也。 【詩·邶風】籧篨不鮮。 【箋】鮮,善也。 【朱傳】少也。 ◆又【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 【疏】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鮮。 【詩·大雅】度其鮮原。 【傳】大山曰鮮。 【朱傳】鮮,善也。 ◆又【正韻】與獻同。 【禮·月令】天子乃鮮羔開冰。 【注】鮮當為獻,聲之誤也。 ◆又與犀同。 【前漢·匈奴傳】黃金犀毗一。 【注】師古曰:犀毗,帶鉤也。 亦曰鮮□,亦謂師氏,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 ◆又【集韻】私箭切,獮去聲。 姓也。 █鱖 【亥集中】【魚字部】 鱖 【唐韻】居衛切【集韻】姑衛切,□音劌。 【說文】魚名。 【玉篇】魚大口細鱗斑彩。 【爾雅·釋魚】鱊鮬鱖鯞。 【注】小魚也。 詳鮬字注。 【本草】鱖然背有黑點。 昔仙人劉憑嘗食石桂魚,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 生江溪間。 【正字通】魚扁形闊腹,大口細鱗,皮厚肉緊,味如豚。 一名水豚,又名鱖豚。 焦氏《筆乗》謂鱖名鮰魚,誤。 蓋因鄉語謂鱖為計,故以鱖本音桂,與鮠近也。 第3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下》
第3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