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臺名。 【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侍于遄臺。 考證:〔【詩·衛風】遄臻于衛。 〕 謹照原書衛風改邶風。 █遇 【酉集下】【辵字部】 遇 〔古文〕□【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等韻】魚具切,□音寓。 【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 【廣韻】不期而會也。 【春秋·隱八年】宋公、衛侯遇于垂。 【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 【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 【注】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 【注】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 ◆又待也,接也。 【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 ◆又【蒯通傳】漢王遇我厚。 ◆又合也。 【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 ◆又姓。 【風俗通】漢有遇沖,為河內太守。 ◆又【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 【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 ◆又【集韻】【韻會】□魚容切,音顒。 地名。 【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 【注】曲音齲,遇音顒。 考證:〔【禮·曲禮】諸侯未及相見曰遇。 〕 謹照原文未及下增期字。 〔【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 〕 謹照原文省使字。 █遉 【酉集下】【辵字部】 遉 【廣韻】醜鄭切【集韻】【韻會】【正韻】醜正切,□音偵。 【玉篇】邏□也。 【增韻】廉視探伺也。 通作偵。 互詳人部偵字注。 █遊 【酉集下】【辵字部】 遊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 【玉篇】遨遊也。 【書·大禹謨】罔遊于逸。 【詩·邶風】以遨以遊。 【禮·學記】息焉遊焉。 【注】遊,謂無事間暇總在於學也。 ◆又友也,交遊也。 【禮·曲禮】交遊稱其信也。 【戰國策】士未有為君盡遊者。 【注】遊,猶友也。 言不盡于交遊之道。 ◆又葉延知切,音移。 【班彪·間居賦】望常山之峩峩,登北嶽以高遊。 嘉孝武之乾乾,親釋躬于伯姫。 ◆又葉羊諸切,音余。 【黃庭經】五靈夜燭煥入區,子存內皇與我遊。 █運 【酉集下】【辵字部】 運 〔古文〕□【廣韻】【正韻】禹慍切【集韻】【韻會】王問切,□音韻。 【玉篇】轉也,動也。 【正韻】行也,用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 【書·大禹謨】帝德廣運。 【注】行之不息也。 【禮·少儀】君子欠伸運笏。 【注】運,動也。 ◆又【說文】移徙也。 【廣韻】轉輸也。 【後漢·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轉運事。 ◆又【正韻】天造曰運。 【渾天儀】天運如車轂。 ◆又【韻會】五運,五行氣化流轉之名。 ◆又運祚,曆數也。 【史記·高帝贊】漢承堯運。 ◆又【集韻】地南北謂之運。 【越語】廣運百里。 註:遠行賦東西為廣,南北為運。 ◆又葉于分切,音雲。 【蔡邕·述行賦】彌信宿而後闋,思逶迤以東運。 見陽光之顥顥,懷少弭而有欣。 ◆又葉于願切,音院。 【阮瑀·琴歌】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 青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 考證:〔【禮·曲禮】君子欠伸運笏。 〕 謹照原文曲禮改少儀。 〔【越語】廣運百里。 東西為廣,南北為運。 〕 謹照原文百里下增注字。 〔【蔡邕·遠行賦】彌信宿而後闋,繇威遺以東運。 陽光見之顥顥兮,怌少弭之有欣。 〕 謹照原文遠改述。 繇威遺改思逶迤。 陽光見改見陽光。 省兮字。 怌改懷。 之有欣改而有欣。 █遍 【酉集下】【辵字部】 遍 【廣韻】與徧同。 詳彳部徧字注。 █過 【酉集下】【辵字部】 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 【玉篇】度也,越也。 【正韻】超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 【史記·賈生傳】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又過失也。 【書·大禹謨】宥過無大。 【注】過者,不識而誤犯也。 【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又罪愆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又責也。 【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又卦名。 易大過,小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 【廣韻】經也。 【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又過所也。 【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 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為信。 ◆又國名。 【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 【注】過,國名。 東萊掖縣有過鄉。 ◆又□名。 【詩·大雅】溯其過□。 ◆又姓。 【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 【注】過,姓,過國之後。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 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考證:〔【史記·賈誼傳】自以為過之,今殆不及也。 〕 謹照原 書賈誼傳改賈生。 ◆又原文無殆字今省。 〔【史記·高帝紀】聞將軍有意督過之。 〕 謹按所引出項羽紀不出高帝紀,謹照原書高帝紀改項羽紀。 將軍改大王。 〔【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 或曰,傳過也。 移所在識以為信。 〕 謹按太平禦覽引釋名原文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為信。 今照改。 █道 【酉集下】【辵字部】 道 〔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既道。 【注】順其道也。 第2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下》
第2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