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正字通】赤頰,鶴別名。 ◆又批頰,鴔鵖鳥別名。 【集韻】籀作□。 或作脥。 考證:〔【釋名】輔國之頰。 〕 謹按國應作謂,考此語出博雅。 今據原文改。 〔【博雅】輔謂之頰。 【逸雅】頰,夾也。 〕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為釋名。 █顆 【戌集下】【頁字部】 顆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果切,科上聲。 【說文】小頭也。 ◆又【韻會】今言物一顆,猶一頭也。 【六書故】凡圜物以顆計。 ◆又珠琲曰顆。 ◆又與堁同。 土塊。 【前漢·賈山傳】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冡而托葬焉。 【注】顆謂土塊。 蓬顆,謂塊上生蓬者也。 ◆又【集韻】苦緩切,音款。 草名。 【爾雅·釋草】菟奚,顆凍。 【注】款冬也。 【疏】藥草。 一名菟奚,一名顆涷。 ◆又人名。 魏顆,晉大夫。 史顆,秦大夫。 見【左傳】。 【正字通】本作顆,九畫。 《字彙》附八畫,非。 顆字左原作田下木。 █題 【戌集下】【頁字部】 題 【廣韻】杜溪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啼。 【說文】頟也。 【小爾雅】頭也。 【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阯。 【爾雅·釋言】顁,題也。 【注】題,額也。 【史記·越世家】雕題。 【注】謂刻其頞,涅以丹青也。 ◆又【廣韻】書題。 【博雅】書稱題。 題,諦也。 審諦其名號也。 【正字通】註疏有孟子題辭,所以題號孟子之書。 ◆又【韻會】椽頭玉飾曰琁題、玉題,亦名璧璫。 ◆又題目也。 【杜甫詩】天老看題目。 ◆又品題也。 【李白·上韓荊州書】一經品題,便作佳士。 ◆又國名。 【南史·裴子野傳】有白題及滑骨入貢。 ◆又縣名。 【前漢·功臣表】題侯張富昌。 ◆又【釋名】平題,鏑也。 ◆又【廣韻】獨計切,音第。 視也。 【詩·小雅】題彼脊令。 【傳】題,視也。 【孔子·丘陵歌】題彼泰山。 考證:〔【史記·越世家】雕題。 【注】謂刻其頞湟以丹青也。 〕 謹照原文湟改涅。 〔【釋名】平題,鏑也。 〕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為博雅。 █顙 【戌集下】【頁字部】 顙 【唐韻】蘇朗切,桑上聲。 【玉篇】額也。 【易·說卦】震其於馬也為的顙。 【又】巽其於人也為廣顙。 【儀禮·士喪禮】主人哭拜稽顙。 【注】頭觸地無容。 【揚子·方言】□、頟、顏,顙也。 ◆又【集韻】【韻會】□蘇郞切,音桑。 義同。 【易林】□鬣黑顙,東歸高鄉。 【魏文帝·東巡觀兵詩】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考證:〔【揚子·方言】□頟頠顙也。 〕 謹照原文頠改顏。 █顥 【戌集下】【頁字部】 顥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昊。 【說文】白貌。 【五音集韻】天邊氣。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 【注】顥顥,光貌。 【班固·西都賦】鮮顥氣之清英。 【前漢·安世房中歌】西顥沆碭。 【注】韋昭曰:西方少昊也。 【集韻】或作皓,亦作暠皜皞□。 █顰 【戌集下】【頁字部】 顰 【玉篇】【正韻】□毗賓切,音貧。 【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注】謂頻蹙之貌。 ◆又通作矉。 【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李白詩】蛾眉不可學,況乃效其矉。 亦作嚬。 考證:〔【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注】謂頻蹙之貌。 〕 謹按此謂顰字易作頻,非謂顰字易作復也。 今改易復卦作頻。 省下復字。 █顴 【戌集下】【頁字部】 顴 【廣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音權。 【廣雅】□也。 【集韻】輔骨曰顴。 或作□。 ◆又或作□。 與頄、頯音別義同。 通作權。 □字從雚從骨作。 █順 【戌集下】【頁字部】 順 〔古文〕□巡□【唐韻】【正韻】□食閏切,盾去聲。 【說文】理也。 從頁從巛,會意。 川流也。 【玉篇】從也。 【詩·大雅】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箋】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 【釋名】順,循也,循其理也。 ◆又放之也。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 【疏】以袂向下,於弓隈順放之。 ◆又山名,水名。 【山海經】有順山,順水出焉。 ◆又【釋名】鳳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順。 ◆又【揚子·方言】目好謂之順。 【注】言流澤也。 ◆又【增韻】和也。 【易·豫卦】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 【疏】聖人和順而動,合天地之德,故天地亦如聖人而為之。 【禮·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髮外。 ◆又【增韻】不逆也。 【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 【疏】順者不逆有敘也。 ◆又【諡法】慈惠徧服曰順。 ◆又【小爾雅】順,退也。 考證:〔【逸雅】順,循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為釋名。 〔【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 【疏】順本不逆有敘也。 〕 謹照原文順本改順者。 █頷 【戌集下】【頁字部】 頷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戶感切,□音菡。 【說文】面黃也。 【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 【注】顑頷,不飽貌。 ◆又顋頷。 【釋名】頷,含也。 口含物之車也。 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 【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 【莊子·說刃篇】驪龍頷下。 ◆又【揚子·方言】頷,頤頷也。 南楚謂之頷。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 低頭。 【左傳·襄二十六年】衛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 【注】頷,搖其頭。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 亦面黃也。 考證:〔【逸雅】頷,含也。 〕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為釋名。 第1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下》
第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