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酉集下】【邑字部】 部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蔀。 【集韻】總也,統也。 【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 【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 【注】柱天者,若天之柱。 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又【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 【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間。 【注】部,猶分佈。 言聲稱四溢也。 ◆又【正韻】部曲也。 【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 【注】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 廣尚□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布列亦曰部。 【史記·正書】分其天部。 【注】分部二十八宿為距度也。 ◆又五行謂之五部。 【前漢·律正志】起五部。 【注】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又書分四部。 【正字通】晉李充為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為甲部,史記為乙部,諸子為丙部,詩賦為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為永制。 《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又【字彙補】鬥蓋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為蓋,部長二尺。 ◆又與棓同。 大杖也。 【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又百部,藥名。 蔓生,根多百十相連。 一名野天門冬。 ◆又【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音培,讀與剖近。 部婁,小阜也。 【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又【字彙補】府九切,音否。 【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考證:〔【前漢·地理志】置刺史部十三州。 〕 謹照原文改凡十三部置刺史。 〔【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主兵。 〕 謹照原文應字下增星字。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為蓋,部長二寸。 〕 謹照原文二寸改二尺。 █郪 【酉集下】【邑字部】 郪 【唐韻】七稽切【集韻】千西切,□音妻。 郪丘,齊地。 【春秋·文十六年】公子遂及齊侯盟于郪丘。 ◆又新郪,魏地。 【史記·蘇秦傳】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新郪。 【注】汝南有新郪縣。 ◆又【集韻】先齊切,音西。 義同。 ◆又【廣韻】取私切【集韻】【韻會】千咨切,□音雌。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有郪縣,即今四川潼川州射洪縣。 █郫 【酉集下】【邑字部】 郫 【廣韻】符覊切【韻會】【正韻】薄麋切,□音脾。 【廣韻】郫邵,晉邑。 【左傳·襄二十三年】齊伐晉,戍郫邵。 ◆又【玉篇】蜀郡有郫縣。 【前漢·揚雄傳】遡江上處□山之陽曰郫。 ◆又【成都紀】郫縣出大竹,土人截為筒盛酒,謂之郫筒酒。 【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酤。 ◆又姓。 ◆又【集韻】符支切,音陴。 ◆又薄佳切,音牌。 義□同。 █郭 【酉集下】【邑字部】 郭 〔古文〕□【唐韻】【正韻】古博切【集韻】【韻會】光鑊切,□音槨。 【廣韻】內城外郭。 【釋名】郭,廓也。 廓落在城外也。 【白虎通】所以必立城郭者,示有固守也。 ◆又【正韻】國名。 【春秋·莊二十四年】赤歸於曹郭公。 【公羊傳】赤者何,蓋郭公也。 ◆又姓。 【玉篇】王季之後,亦曰虢叔之後。 【正字通】郭之有虢音者,周文王季第封于虢,或稱郭公,因為氏。 《春秋傳》:攻虢則虞救之。 《公羊》作郭,《左》《穀》《孟子》作虢,異字轉音相近也。 ◆又【五音集韻】苦郭切。 與廓同。 考證:〔【春秋·莊二十四年】赤歸於曹郭公。 【穀梁傳】赤者何,蓋郭公也。 〕 謹按赤者何二句出公羊傳,穀梁改公羊。 █郯 【酉集下】【邑字部】 郯 【唐韻】【集韻】徒甘切【正韻】徒藍切,□音談。 國名。 【說文】少昊之後所封。 【春秋·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 ◆又【昭十七年】郯子來朝。 ◆又邑名。 【前漢·地理志】郯縣,屬東海郡。 ◆又姓。 【集韻】郯以國為氏。 通作談。 考證:〔【昭十六年】郯子來朝。 〕 謹照原文十六年改十七年。 █郰 【酉集下】【邑字部】 郰 【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甾尤切,□音鄒。 【說文】魯下邑,孔子之鄉。 【左傳·襄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 【注】郰,魯縣。 ◆又姓。 【禮·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問于郰曼父之母。 ◆又通作鄹。 【論語】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 ◆又通作陬。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陬邑。 ◆又【集韻】緒纂切,音選。 亭名。 在新豐。 俗作□。 考證:〔【禮·檀弓】孔子少孤,不知父墓,問于郰曼父之母。 〕 謹照原文父墓改其墓。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於昌平陬邑。 〕 謹照原文于改魯。 █郱 【酉集下】【邑字部】 郱 【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音甁。 地名。 【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 【注】郱,在東莞臨朐縣東南。 考證:〔【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 【注】郱,在東筦臨朐縣東南。 〕 謹照原文東筦改東莞。 █郲 【酉集下】【邑字部】 郲 【廣韻】落哀切【集韻】郞才切,□音來。 地名。 【春秋·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 【注】時來,郲也。 滎陽縣東有釐城,鄭地也。 ◆又山名。 【前漢·王尊傳】行部至卭郲。 【注】卭郲,山名也,在蜀郡嚴道縣。 ◆又【廣韻】落猥切,音磥。 □郲,不平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 【注】時來,郲也。 滎陽縣東有郲城,鄭地也。 〕 謹照原文左傳改春秋。 郲城改釐城。 第10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下》
第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