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 【未集中】【糸字部】 紗 【廣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音沙。 【玉篇】紗,縠也。 【廣韻】絹屬。 一曰紡纑也。 【急就篇注】已紡而成謂之紗。 【前漢·江充傳】充衣紗縠禪衣。 【注】師古曰:紗縠,紡絲而織之也,輕者為紗,縐者為縠。 古通沙。 【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素沙。 【注】素沙者,今之白縛也。 今世有沙縠,名出於此。 ◆又【集韻】弭沼切,音眇。 紗,微也。 或作□。 【韻會】紗,今作緲,又通作眇。 ◆又【韻補】葉桑河切。 【劉楨·魯都賦】妖服既工,刻畫綺紗。 和顏揚眸,盱風長歌。 考證:〔古通沙。 【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素紗。 【注】素紗者,今之白縛也。 〕 謹照原文兩紗字□改沙。 █紱 【未集中】【糸字部】 紱 【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 【博雅】綬也。 【易·困卦】朱紱方來。 【莊子·逍遙遊注】便謂足以纓紱其心矣。 【釋文】紱,或作紼。 【韻會】韍,通作黻。 ◆又作紱。 ◆又【韻補】葉方味切。 【張衡·西京賦】降尊就□,懷璽藏紱。 更旋閭閻,周觀郊遂。 █絳 【未集中】【糸字部】 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降。 【說文】大赤也。 【釋名】絳,工也。 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為工也。 【急就篇注】絳,古謂之纁。 【左思·吳都賦】綸組紫絳。 【注】絳,絳草也。 出臨賀郡,可以染。 ◆又地名。 【左傳·莊二十六年】士蔿城絳。 【注】絳,晉所都也,今平陽絳邑縣。 ◆又水名。 【史記·魏世家】絳水可以灌平陽。 【注】絳水,源出絳山。 █絴 【未集中】【糸字部】 絴 【篇韻】音詳。 高也。 █絸 【未集中】【糸字部】 絸 【集韻】繭古作絸。 【說文】古文繭從糸。 注見十三畫。 █絹 【未集中】【糸字部】 絹 【廣韻】【正韻】吉掾切【集韻】【韻會】規掾切,□音狷。 【說文】繒如麥□。 【博雅】□□鮮支縠絹也。 【釋名】絹,□也,其絲□厚而疏也。 【廣韻】縑也。 ◆又【集韻】古泫切,音犬。 罥,或作絹。 【周禮·秋官·冥氏注】弧張罿罦之屬,所以扃絹禽獸。 ◆又【翨氏注】置其所食之物于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足。 ◆又【集韻】熒絹切,音炫。 射侯綱紐。 考證:〔【博雅】繁繐鮮支縠絹也。 〕 謹照原文繁改□。 繐改□。 █絺 【未集中】【糸字部】 絺 “【廣韻】醜飢切【集韻】抽遲切,□音郗。 【說文】細葛也。 【書·益稷】黼黻絺繡。 【傳】葛之精者曰絺。 【詩·周南】為絺為綌。 【疏】煮葛以為絺綌。 【禮·曲禮】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 【疏】細葛為巾。 ◆又【正韻】抽知切,音摛。 義同。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注】絺在野王縣西南。 ◆又姓。 【姓氏急就篇】周有絺邑。 以邑為氏。 晉智伯臣有絺疵。 ◆又【集韻】展幾切。 黹或作絺。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注】絺在野裡縣西南。 〕 謹照原文野裡改野王。 ” █絻 【未集中】【糸字部】 絻 【廣韻】亾運切。 【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 【玉篇】喪服。 或作免。 【儀禮·士喪禮】衆主人免于房。 【注】今文免皆作絻。 【左傳·哀二年】使大子絻。 【注】絻,始發喪之服。 ◆又弔所執紼也。 【公羊傳·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注】弔所執紼曰絻。 ◆又【集韻】美辨切,音免。 冕或作絻。 【史記·禮書】郊之麻絻。 【注】絻,亦作冕。 【荀子·正名篇】乗軒戴冕。 【注】絻,與冕同。 ◆又【集韻】無販切,音萬。 □,省作絻。 引舟繂。 ◆又【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連也。 █絼 【未集中】【糸字部】 絼 【集韻】丈忍切,音朕。 【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置其絼。 【注】鄭司農云:絼,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 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 鄭康成云:絼字當以豸為聲。 【釋文】亦作紖。 █絾 【未集中】【糸字部】 絾 【玉篇】市征切。 織絾也。 █絿 【未集中】【糸字部】 絿 【廣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求。 【說文】急也。 【詩·商頌】不競不絿。 【傳】絿,急也。 ◆又【博雅】求也。 【廣韻】同□。 ◆又【集韻】渠幽切,音糾。 義同。 ◆又【禮·王制】周人養國老于東膠。 【釋文】膠,或作絿。 █綀 【未集中】【糸字部】 綀 【廣韻】所葅切【集韻】山於切,□音蔬。 【說文·新附字】布屬。 【玉篇】紡麤絲。 【廣韻】綀葛。 【類篇】綌屬。 後漢禰衡著綀巾。 ○按《後漢書·禰衡傳》作疎巾。 《隋書·姚察傳》:門生送南布花綀。 《桂海虞衡志》:綀子出兩江州洞,似薴,織有花,曰花綀。 █綁 【未集中】【糸字部】 綁 【字彙】補曠切,榜上聲。 古無此字。 今俗作綁笞之字。 █綇 【未集中】【糸字部】 綇 【集韻】息酉切,音滫。 【玉篇】絆前兩足也。 【類篇】□或從酉作綇。 █綈 【未集中】【糸字部】 綈 【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題。 【說文】厚繒。 【釋名】似□蟲之色,綠而澤。 【急就篇注】綈,今謂之平紬。 【史記·范睢傳】取一綈袍以賜之。 【注】索隱曰:今之絁也。 正義曰:今之麄袍。 【前漢·文帝紀】身衣弋綈。 █綉 【未集中】【糸字部】 綉 【集韻】他□切,音透。 吳俗謂綿一片為綉。 ○按《正字通》引《泝原》繡俗作綉,非。 █綊 【未集中】【糸字部】 綊 【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 【說文】□綊。 【玉篇】綖也。 第4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上》
第4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