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 【醜集上】【口字部】 唱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亮切,音厰。 【說文】導也。 【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 ○按《樂記》今本作倡。 ◆又【廣韻】發歌也。 【廣韻】亦作誯。 【集韻】亦作昌。 █唿 【醜集上】【口字部】 唿 【集韻】呼骨切,音忽。 【玉篇】憂也。 【集韻】作啒。 詳後啒字注。 █啗 【醜集上】【口字部】 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憺。 【說文】食也。 【廣韻】噉也。 【晉語】主孟啗我。 【戰國策】膳啗之嗛于口。 【韓非子·外儲說】孔子先飯黍,而後啗桃。 【宋玉·風賦】啗齰嗽獲。 ◆又以利餌人亦曰啗。 【史記·高帝紀】使酈生陸賈徃說秦將,啗以利。 ◆又【廣韻】徒敢切【集韻】杜覽切【正韻】徒覽切,□音淡。 與啖同。 █咲 【醜集上】【口字部】 咲 【集韻】笑古作咲。 注詳竹部四畫。 或省作□。 █噥 【醜集上】【口字部】 噥 【廣韻】【集韻】□奴冬切,音農。 【玉篇】多言不中也。 ◆又【廣韻】女江切【集韻】濃江切,□音□。 【廣韻】噥,嗔語,出字林。 ◆又【呂氏春秋】甘而不噥。 【玉篇】引作噮。 謂甘食也。 ◆又【集韻】一曰語不明。 或作譨。 █哤 【醜集上】【口字部】 哤 【唐韻】【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尨。 【說文】哤異之言。 一曰親語。 【齊語】親處,則其言哤。 【注】哤,亂貌。 【小爾雅】廣言親言曰哤。 █哺 【醜集上】【口字部】 哺 【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 【說文】哺咀也。 【玉篇】口中嚼食。 【廣韻】食在口也。 【史記·魯周公世家】一飯三吐哺。 【爾雅·釋鳥】生哺□。 【注】鳥子須母食之。 ◆又【集韻】奔謨切,音逋。 與餔同。 詳食部餔字注。 ◆又匪父切,音甫。 與□同。 詳前□字注。 ◆又葉蒲侯切,裒去聲。 【易林】鳥鵲食穀,張口受哺,蒙被恩德,長大成就。 ◆又與柿通。 【後漢·方術傳】有風吹削哺。 【注】哺當作柿,孚廢反。 █啛 【醜集上】【口字部】 啛 【集韻】取內切,音倅。 先嘗也。 通作啐。 █唸 【醜集上】【口字部】 唸 【唐韻】都見切【集韻】丁練切,□音殿。 【說文】□也。 詩曰:民之方唸□。 ○按《詩·小雅》今本作殿屎。 詳前□字注。 【廣韻】亦作□殿。 【集韻】或亦作□。 ◆又【廣韻】【集韻】□都念切,音店。 義同。 【集韻】本作□,同〈□下心〉□。 █呂 【醜集上】【口字部】 呂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 【說文】脊骨也,象形。 昔太嶽為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 【書·呂□】惟呂命。 【傳】言呂侯見命為卿。 【鄭語】南有荊蠻申呂。 【注】申呂,姜姓。 【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 【注】故呂侯國。 ◆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 【注】周及呂皆國名。 濟陰有呂都縣。 見【前漢·地理志】。 ◆又縣名,屬楚國。 亦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 【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為氏。 ◆又六呂,陰律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 【注】小呂一名中呂。 ◆又【大師】陰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 【前漢·律正志】陰六為呂,呂以旅陽宣氣。 ◆又大呂,旅也,言陰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又鐘名。 【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 【注】大呂,齊鐘名。 【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 【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注】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又【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又【逸周書】擊之以輕呂。 【注】刃名。 █呞 【醜集上】【口字部】 呞 【廣韻】書之切【集韻】申之切,□音詩。 【玉篇】牛噍也。 【廣韻】本作齝。 吐而噍也。 亦作□。 ◆又【集韻】【韻會】□超之切,音癡。 ◆又【集韻】充之切,音蚩。 義□同。 考證:〔本作齠。 吐而噍也。 〕 謹照廣韻集韻齠改齝。 █呰 【醜集上】【口字部】 呰 【唐韻】將此切【集韻】【韻會】蔣氏切,□音紫。 【說文】苛也。 ◆又【玉篇】口毀也。 【正韻】通作訾。 ◆又【爾雅·釋詁】呰已,此也。 【注】呰,已,皆方俗異語。 【疏】呰已與此,皆音相近,故得為此也。 ◆又弱也。 【史記·貨殖傳】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 【注】徐廣曰:呰窳,苟且惰嬾之謂也。 應劭曰:呰,弱也。 ◆又【集韻】才支切,音疵。 亦苛也。 ◆又瑕也。 【前漢·敘傳】閹尹之呰,穢我明德。 【注】呰與疵同。 【集韻】或作啙。 ◆又【韻會】即移切,音貲。 此也。 ◆又【集韻】資昔切,音積。 義同。 ◆又思計切。 與些同。 語辭。 ◆又四箇切,娑去聲。 亦與些同。 █咄 【醜集上】【口字部】 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沒切,敦入聲。 【說文】相謂也。 【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又【廣韻】呵也。 【戰國策】呴籍叱咄。 【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 【注】師古曰:咄,叱咄之聲。 ◆又泉名。 【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湧,小叫小湧,咄之則湧彌甚。 ◆又【韻會】咄咄,驚怪聲也。 【後漢·嚴光傳】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耶。 【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第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上》
第40頁